都是速效惹的禍-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圖文整理/i-Nature編輯部


■ 引言/犯錯是人性,寬恕是神性。──十八世紀英國詩人波普。

必須點出社會長久無法突破的迷失,這迷思是我從小就賦予治療的錯誤認定,那是在打針吃藥這種重大需求中,所留置在潛意識裡的正統「觀念」。曾經,生病是可望快速康復的,生病是必須快速治癒的,因此在「速效」的價值認定中,看待疾病的觀點被引導至「症狀」,不舒服就儘快在症狀上下功夫,只要症狀消除就大功告成,只要不再出現不舒服的症候,健康就恢復了。

接著,另外一種健康需求出現了,那是宣稱透過營養補給就可以達到健康的保健市場,不僅綜合維他命長得和藥品很像,就連益生菌也裝在膠囊中,有不少已經進行補給的消費者,他們的潛意識裡面,每天依然在服用藥物。藥物必須是快速看到效果的,藥物也是不舒服的時候才要服用的!保健被引導成治療,不一定是廠商的過失,一般民眾的觀念才是罪魁禍首,健康和不生病被劃上等號,社會上剩下「不健康」和「生病」兩大族群。

假想一位已屆不惑之年的人,他一生從未認真學習過健康的真諦,他的身材走樣了,他身上的慢性病症候漸漸多了,他爬樓梯時候的呼吸出現障礙了。他坐在醫師面前,心裡對前面這位專家有所期望,他指望透過醫療的協助,快速讓身上不健康的現況消除掉,也就是堆積幾十年的毛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清除。我們都知道,醫生所做的和病人想的有極大的落差,如果病人的問題點在飲食過量以及不運動,醫生的處方當然只是一種鞭長莫及的努力。

正是「速效意識」讓我們不努力經營自己的健康,因為有靠山,因為有後盾,因為醫療是最後的防衛。很多人愛自己的車子勝過愛自己的身體,車子固定要保養維護,卻讓身體等到出狀況再來煩惱。我們可以從皮膚的光澤度和身體臃腫的程度,從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記錄出不重視健康的比例有多高。這就是身體內的垃圾愈堆積愈多的訊息,這就是醫生幫助我們處理症候,從來都不協助我們清除廢物,所留下來的後遺症。

身體要求一個動態的生理和心理平衡,我們的脂肪細胞內有太多的廢物,我們的血管中有太多的栓塞,說得徹底一些,我們的心理層面也堆積了太多的負面垃圾,這就是不平衡的由來,這才是生態混亂的根源。有四個字非常適合用來描述身上的廢物,就是「經年累月」,對應到潛意識所要求的「速效」,這是何等的荒唐與矛盾?可是我們卻一直樂於在如此混濁的環境中,不但接受別人的安排,也接受自己不精益求精的必然後果。

結果,重症終於必須前來敲門,有時候還敲得絕對的急促,最弔詭的是當事人的心態,沒有意外,一直看到的是徒然在速效的窠臼中掙扎,親友介紹的都是特效,大家都試圖在急就章之中殺出重圍,「保健」在此時只是緣木求魚的勾當。類似的概念已經談得夠多,學者專家也不停的呼籲,可是為了健康,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我們都在做什麼?

• 維言爽聽 •
不管有沒有病痛,不管病情嚴不嚴重,你都必須捨棄「治療」的念頭,讓「保健」來取代「治療」,即使醫生的治療還在進行,但念頭上、行為上,保健都已經啟動。

 

(本文作者/陳立維)
(摘自/態度與行動,決定你的健康/原水文化出版)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6/3/776.html#.UR4osZPVU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