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訓/王品集團品牌副總經理
「餐飲業也需要品牌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無庸置疑,台灣美食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然而一旦問起台灣美食,國人介紹的多是小吃,觀光客講的還是小吃,比如蚵仔煎、滷肉飯、鹽酥雞,或是珍珠奶茶、鳳梨酥等等。
如果再追問,哪一個牌子的鳳梨酥、蚵仔煎最有名?不是說不出來,就是沒有肯定的答案。因為都是產品有名,卻沒有代表性的品牌。
這樣的結論隱含什麼問題?只要一個產品紅了,好比蚵仔煎,於是整個夜市都在賣,沒人可以分辨哪一攤比較好,最後對蚵仔煎的產品印象就大打折扣了。鳳梨酥不也一樣?這都是因為沒有打出自有品牌的緣故。
提起台灣的品牌,大家不約而同先想到科技業,如Acer、ASUS、htc等;若提到餐飲品牌,大家想到的多是如麥當勞(McDonald's)、肯德基(KFC)、星巴克(Starbucks),這些強調快速服務的國際連鎖品牌。
餐飲業的知名品牌為何這麼少?其實不只台灣,世界亦然。也許有人會提到米其林餐廳,但若細究,其實是廚師有名,不是餐廳有名。只要廚師跳槽,便會成為大新聞,餐廳生意大受影響,那不是在經營品牌,而是在培養名廚。(這也是為什麼王品集團在行銷時,主要訴求的是品牌而非名廚,雖然王品集團的廚師也不乏國際廚藝競賽的金牌得主。)
另一方面,與其說米其林餐廳很有名,不如說這塊「招牌」更有名。倫敦某家米其林餐廳因為被摘除星級,主廚還跳樓自殺,便可說明一切。
全球具有知名品牌的餐廳極少,T.G.I. FRiDAY'S 算是其中之一。為何會這樣?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品牌管理理論源自於國際廣告傳播集團及消費品企業,而P&G 和Unilever(聯合利華)把它發揮到極致;二是早期餐飲業薪資低(少數國際速食品牌例外),傳統上又被視為湯湯水水的行業,優秀的品牌管理人才不願進來。
這是問題,也是機會!這是餐飲業重視、經營品牌的絕佳時代,也是品牌管理人才進入餐飲業的最好時機,再加上中國大陸市場開放,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足以孕育出很多的國際品牌。目前世界百大品牌排名中,一半以上都來自美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
經營品牌到底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這是老生常談的課題。如今面對13 億人口都要「吃」,可以來好好審視。
近代品牌知名學者派克(C. Whan Park)是「品牌依附理論」(Brand Attachment)的始祖,他言簡意賅地指出,品牌管理的效益最終可以降低行銷成本,讓產品可以訂更高的價格且銷售更多。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假設已經是一個知名品牌,能夠帶來什麼好處?我從企業和消費者的角度分別說明。
對企業而言,品牌具有以下效益:
第一,成功品牌可以跨越時間、空間及領導人的限制。例如,沒幾個人知道P&G 的創辦人是誰,但P&G 的品牌已經賣到全世界。
第二,成功品牌的市場價值超越企業的實際規模,無論併購或出售都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例如,IBM 出售筆記型電腦,或西門子出售手機部門。
第三,成功品牌的行銷投入與產出較有效率。例如,即使為產品訂定較高的價格,消費者也願意為品牌多付出一些;另一方面,行銷費用投入後的效益也較大,為企業帶來更豐厚的利潤。
第四,成功品牌進行品牌延伸較易成功。因為新品牌建立不易,只要有一品牌成功,企業便會進行各式各樣的品牌延伸。例如,iPhone 成功後,i系列的品牌便陸續推出。
對消費者而言,品牌效益更是直接:
第一,節省選購的時間。消費者不用徘徊於貨架前,在眾多商品之間遲遲無法決定;去餐廳吃飯,消費者不用擔心「踩到地雷」,品牌口碑就是最
佳保證。
第二,在經濟不景氣時,消費者更重視品牌。由於荷包縮水,消費者在有限的預算下比平時更不願隨便冒險嘗新,選擇品牌就是品質的保證。
隨著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成長、新興市場的崛起,未來三十年,必將是台灣品牌的出頭天。不僅僅是傳統產業和科技業,更是餐飲業的契機。
未來的市場,將留給重視品牌的企業!
品牌筆記
品牌管理的效益最終可以降低行銷成本,讓產品可以訂更高的價格且銷售更多。
――品牌學者派克(C. Whan Park)
(本文摘自《WOW多品牌成就王品》,遠流,2012年3月6日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