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微電影與微網誌,雜誌也搭上「微」字熱,小規格的小雜誌日漸盛行,從2012年開始發展,種類眾多並主打小眾市場,內容分眾獨樹一格,至今已在雜誌圈佔有一席之地,如《Soul》、《短篇小說》、《練習》、《小日子》等皆是目前備受矚目的小雜誌,挾帶的高人氣吸引網路平台與實體零售通路推出專題來推薦。小雜誌的崛起不但使雜誌界更加熱鬧,也讓讀者有更多選擇。

小雜誌的名稱源自於曾發行數本小雜誌的詹偉雄、黃威融及黃俊隆等人,他們指出小雜誌的幾個特色,例如雜誌出版社比較小、發行規模比較小、內容偏向關心小我的議題。因此小雜誌的內容經營有別於一般大雜誌,不討論國家政經大事,而以生活小事為主。

現今社會趨勢並非一味地追求大主流,反而鼓勵每個人發展出不同的興趣偏好,重視分眾需求,因而催生出小雜誌的出現,鎖定小眾的興趣和愛好,無論是愛音樂、愛文學、愛運動、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對應個人需求和個性特色的刊物。

雜誌小而微觀 和讀者一拍即合

上述提到小雜誌並不強調大眾與多元,而是追求個人化的分眾市場,在小雜誌生態圈中對於目標族群也有不一樣的見解,《小日子》雜誌創辦人黃威融曾表示,《小日子》的目標族群,就是強烈渴望擁有個人風格的新時代讀者,對他們來說,看似鬆散卻言之有物的「偏見」,其實更能得到共鳴。

而凱絡媒體用CCS調查系統描繪小雜誌閱讀者的概略輪廓,發現25至34歲的讀者較勇於追求自我,他們懂得把握當下、及時行樂,重視物質的享受,同時也喜歡呼朋引伴,樂於受到矚目,習慣成為團體中大家注意焦點;35至44歲的讀者輪廓則是樂於自在簡樸,他們回歸簡單,喜歡待在家中勝過外出,除此之外也崇尚天然,認為健康至上。

由此可見小雜誌讀者特質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屬於擁有消費能力的生活物質享樂者。正因為這些讀者的同質性高,就算小雜誌將市場分眾化且發行量較少,但是在媒體廣告的刊登與投放上,卻可與受眾做精準的行銷,獲得極高的成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