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不見得癢又癢!-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鄭國良 醫師 / 儷‧寶得皮膚科診所
香港腳其實就是足底有黴菌感染的俗稱,由於黴菌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生長所以海島型氣候的台灣民眾罹患率相當高,而隨著感染的菌種不同,表現型態不同,病人的症狀也大不相同,所以不見得香港腳就一定會癢,而會癢的腳底也未必就是香港腳,最常見的二型態是足底脫屑及指縫潰爛型,前者在腳底皮紋中產生脫屑的現象而後者則易使指縫變白,且逐漸潰爛,此型若不注意在夏日高溫穿鞋或泡水時間過長時,最易讓細菌沿著指縫潰爛處,造成腳底紅腫熱痛而形成所謂的蜂窩性組織炎。

 

另外二型則是厚皮型及水疱型,厚皮型顧名思義便是不斷的角質增生產生厚厚的腳皮容易誤認為繭而水疱型最容易有癢感,但有時必須與足底汗疱疹做鑑別診斷。

 

【治療】

 

一般以抗黴菌藥膏塗抹便可達到良好的效果,不過需耐心的擦拭不可中斷至少2-4週才可達到最佳的殺菌效果,否則一旦過早停藥以台灣夏日的濕熱狀況,很容易重覆感染黴菌,對於少數外用抗黴菌用藥療效不佳的病人於擦拭2-4週後可考慮以口服藥加強療效或以外用水楊酸、尿素等角質溶解劑幫助抗黴菌藥物的吸收,坊間流傳的醋酸泡腳無法達到殺死黴菌有時反而會因過度浸泡使細菌從腳縫進入組織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應避免浸泡。

 

【注意事項】

 

由於黴菌喜歡在溫暖的潮濕的環境生長,於治療前後應注意下列事項:

 

避免穿緊密不通風的鞋襪或衣物而沐浴、碰水後腳底應盡量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
不管在家裡或公共場所盡量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
家裡感染者的鞋襪除了避免共用外也應分開清洗,以防皮屑、指甲再度傳染給家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