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嘉咸街街市是香港最古老的露天市集,那裏不僅擺賣乾貨與濕貨,還盛載着香港人的淳樸生活面貌和濃郁人情味;匯聚着熙來攘往的人流,也反映了現今社會難得一見的緊密人際關係。由本地攝影組織「光影作用」策劃的攝影展《市集原味!市集完未?》,就以嘉咸街市集實地取景,攝影師各自抒懷對該地的感情,讓觀眾注視這個被遺忘的角落。

「光影作用」成員之一Ronald(梁仕昌),小時候曾在中環不同地點居住,但搬來搬去也彷彿圍繞着嘉咸街市集團團轉;後來離開港島在九龍居住,他仍經常跟家人一起回到這個人生「起點」,探望親戚朋友、街坊街里,嗅嗅那些鹹魚白菜海味水果混雜起來的撲鼻芳香。「我覺得嘉咸街就是香港的縮影,雖然這條街道很短,但你已能體會到華洋雜處、貨品五臟俱全,如果識貨的話,你甚至可以在這裏尋寶,因為真的有不少『禾稈冚珍珠』,很有趣、很有生命力。我最喜歡這裏有『香港味』。」接着Ronald指着掛在牆壁上的個人作品——《無題》,這是由多張黑白單色照片拼湊而成的創作,拍攝對象既有人、狗,也有市集攤檔,看似實景,但經過效果化後又帶出了一點點冷冰的抽離狀態。Ronald摸摸頭,說:「可能最近自己比較多東西煩着,常常日有所思,是以作品通過夢境作為主題。」不過,《無題》模擬了夢中市集的情景,還有特別意義。「如果最後嘉咸街市集真的遭拆掉,便真的只能在夢中重聚了。」

談到重建,另一位成員Stanley(伍偉昌)表現得有點憤慨。「為甚麼市區重建不是以人為本?老街坊要搬離老家,小販也可能跟着投身失業大軍?為何不是改善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而是讓大型商場進駐其中?」Stanley的作品《預言》,跟他這些想法貫徹始終,拍攝對象為早已結業的陳成記麵家鋪面,門前掛着一塊印有紅色問號的白布,以為是Stanley的「行為藝術」,但他大搖其頭,表示不知道是甚麼人的「傑作」。「陳成記麵家宣布結業兩天後的晚上,那裏門前便掛了這塊白布,我覺得機不可失,便拿着攝影機將之記錄下來。有趣的是,這塊白布翌晨便消失了。」至於Stanley在心裏抱着的「問號」,看圖片說明便一清二楚:「請告訴我誰可以阻止它的侵略?」

因為市區重建的關係,年邁、繼承父業的陳成記麵家老闆已經退休了,Stanley至今仍然對那裏的「咖喱牛腩撈麵」念念不忘——所謂的「市集原味」,Stanley當然別有一番體會,但卻叫筆者想起一個經典廣告對白:「不是要吃你煮的麵,而是想多見你幾面。」

近年遷進離島居住的Arnold(李永倫),表示最接近碼頭的平民市場,就是嘉咸街市集。訪問當天,Arnold約了朋友到他的家「打邊爐」,稍後他也要在這裏選購食材。執教攝影課程的他,帶學生實地攝影,嘉咸街市集也是首選。「這裏可說是對相機最友善的街市,或許有不少旅客來觀光,小販都習慣了面對鏡頭。」雖然Arnold覺得自己對嘉咸街市集的感情,不夠其他「光影作用」成員那麼深刻,但整條嘉咸街卻實實在在的布滿他的足印。由兩張全景相組合而成的《一個街市》,是Arnold為展覽拍攝的作品。「你能看見新式的大廈樓宇,建在市集較後的地方。兩張照片對照出下層街市生活與上層呈現的城市發展,以表達這些都是可以並存的東西。不過,我漸漸覺得人們希望位於下層的生活,都要變得好像上層的發展一般,這情況有如侵佔一樣,但其實原來的市區生態,不是這樣子的。」

本地攝影組織「光影作用」通過影像介入社會議題,以類似紀錄的形式表達對現實的抒懷,讓更多人關注事件,盼望改變現實。化學作用也好,光合(影)作用也好,能讓志同道合的人聚眾力量,始終是好事。他們在近年表現積極,於2007年進行了《天星一年》和《皇后‧光影‧茶餐廳》兩場攝影展;翌年舉辦的《市集人味》,也邀請了本地作家董啟章參與講座,展開跨界別對話;去年亦先後在位於中環卑利街的香港建築中心和旺角上海街的「下午三點」唱片店,舉行兩場展覽《總站不是終點》。「力度和迴響可能不是很大,但一切講情、講心意,不一定要在報章上賣頭版廣告才叫做有意思。」Ronald字字鏗鏘地說。

《市集原味!市集完未?》

日期:即日(1月1日)至1月12日(二)

時間:7:00am至5:00pm

地點:中環結志街28號海運茶餐廳

查詢:9183 47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Kaori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