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愛輪氏
我們重視成績,但更重視態度
台灣的運動員多半來自於弱勢家庭,他們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學業上得不到成就感,有些人因緣際會下投入單車運動,在運動場上找到一片天,但缺乏專業能力的他們,在結束車手生涯後該如何踏上人生旅程?
單車教練就像選手的父親,不僅帶著他們訓練、比賽,更要教他們做人處事,甚至協助他們找工作。郭文進就像是一位選手的褓母,57歲的他年輕時曾是優秀車手,獲選亞、奧運參賽資格,他享受於短暫的競賽榮耀,卻得不到養家活口的實質收入。23歲,他結束車手至國外經商,因此離開車壇。
相隔近30年,邁向壯年的他有了積蓄,將年輕時累積的競賽經驗轉化為教練知識,目前身為南寶樹脂NOVATEC車隊教練的他有一個單車夢,希望與太太攜手創立的商業車隊能成為台灣車界標竿,提升整體運動環境。
1975年於蘇澳,郭文進獨自單車環島。
過動兒踏上旅途
成長於台南,郭文進家中共有6位兄弟姐妹,母親獨力經營腳踏車寄放,經濟小康。他從小就跟書本沒緣分,也難以定下心來,開玩笑的說到學校就是打混吃便當,後來才知道自己患有輕微過動症。
父親在他10歲時過世,他頓時失去學習的榜樣。11歲,他看到堂哥郭正陽騎著金光閃閃的公路車,他也跟著開始練車。「好在國中時接觸單車,不然以我愛玩又急躁的個性,很可能成為遊手好閒的街頭浪子吧!」郭文進回憶道。
選手生涯最後一役,1979年全國錦標賽郭文進獲得1銀2銅,郭文進(右),李福祥(左)。
與奧運擦身而過
1970年代,從事單車運動的人少,肯苦練又有天分的運動員,很容易初露頭角。郭文進在國中時取得市運前3名,得以運動績優進入高苑工商,在那缺乏系統化訓練的環境,他騎單車從台南到高雄上課,下午再進行自主訓練,每天的練習量超過百公里,自行摸索訓練相關知識。
1974年,他當選國手,競賽實力突飛猛進,更取得亞、奧運的參賽資格,但因為當時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政治關係緊張,派遣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也有政治考量,許多實力堅強的運動員因此無緣於亞、奧運,郭文進就是政治操弄的犧牲品。即使他在台灣競賽成績優異,也只參加過1975年的世界盃錦標賽。
1978年結束軍旅生涯,隔年,他參加全國錦標賽獲得1銀2銅,剛復出就有可圈可點的表現,23歲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該繼續騎車嗎?
當了3年兵,郭文進在金門整整有兩年未曾練車,有幸參加全國錦標賽獲得1銀2銅,剛復出就有可圈可點的表現,但也是選手生涯的最後一役。1979年,結束軍旅生涯23歲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該繼續騎車嗎?
在當時的環境下,運動不是一門職業。「騎車是興趣、夢想,但能當飯吃嗎?」母親的一句話點醒郭文進,他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因此他毅然決然的離開車界。離開賽道的他是張白紙,他是社會大學的初學者,過往在運動場上的金牌榮耀都得拋開,重新面對茫然的未來。
郭文進年輕時經商,時常往返於美、日、港,近十本的加頁護照蓋滿簽證。
從零開始不怕苦
念書不會,外語不通,郭文進以一身憨膽到日本跑單幫,靠著苦拼實幹以及獨到的眼光,10年後發現當時錄放影機磁頭暗藏商機,才逐漸讓他累積財富、拓展事業版圖,更取得關島SONY的代理權,全家搬至美國,全力以赴的拼事業。
2000年,台灣經濟衰退,他的客戶接連倒帳,損失多達5千多萬元,加上國際貿易日漸暢通,跑單幫只能賺取微薄利潤。「被倒帳的那段日子,我過得很憂鬱,太太鼓勵我從事跑步、騎車,用運動來抒解壓力。」郭文進於是將事業收縮,調整生活步調。
1974年全國錦標賽暨奧運國手選拔,郭文進(中)取得1600公尺決賽冠軍,鄭明富(左)。
重返豔陽下
停下事業的腳步,兒子在美國完成學業,年邁的父母也相繼辭世,於是全家搬回台灣。靠著先前經營累積的積蓄,50歲的他可以提前退休享清福。但郭文進是一位總渴望著挑戰的過動兒,2006年回台後,他開始參加單車賽事,也認識了一群熱情的車友,籌組「雄蓋自由」車隊。
2008年台灣單車熱潮,SPECIALIZED有意組織一支專業車隊,於是聘請他當車隊經理。「當初SPECIALIZED高瞻遠矚的想成立一流的台灣車隊,不僅讓車手騎車,更培養專業能力,並逐漸送車手到歐美進行移地訓練,提升台灣的單車競技水準。」郭文進很認同當時成立車隊的初衷。
SPECIALIZED車隊來勢洶洶,提供車手使用最頂尖的零件,一年參加近50場的賽事,不僅讓選手增加實戰經驗,也提升企業的曝光度。然而,在單車熱潮逐漸退燒後,加上企業內部對於贊助車隊經費頗有微詞,將車隊經費壓縮到零。最後這支風光的車隊在經營一年多後即告解散。
郭文進在賽事後立即將車隊成績公布於網路,並感謝贊助商的一路支持。
異業合作新典範
SPECIALIZED車隊解散後,郭文進與太太李佳珍仍心繫車壇,希望能替車手搭起舞台。他們夫妻倆四處尋求贊助,然而,台灣的單車廠商願意提供零件,卻鮮少贊助金錢。光有器材並不能使車隊運作,即使不支付車手的薪資,也要支付賽事報名費、交通食宿費等,一年下來要花上近百萬元。
他們苦思著,要怎麼替車隊找錢呢?必須與異業合作才有可能。然而,單車競技在台灣畢竟是小眾運動,車隊想得到企業贊助,也得先問問自已「能為企業貢獻甚麼?」缺乏互助互惠,合作必定不會長久。
「贊助車隊能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其他的效益難以評估。」李佳珍老實的告訴身為為南寶樹脂董事長的表弟,自2006年郭文進組織車隊以來,他們陸續得到南寶樹脂的小額贊助,但這次郭文進要找的是大額的冠名贊助,他要成立一支以企業力量來栽培車手的商業車隊。夫妻倆靠著人脈關係得到企業贊助,在拿到贊助後,他們反思著能為企業做些甚麼?
態度凌駕於成績之上
為企業曝光或建立形象靠的不只是成績,更重要的是車手的態度與車隊的經營模式,郭文進不斷叮嚀車手「態度永遠在成績之上。」我們要努力的訓練爭取賽事成績,更要適時的利用社群網路替企業曝光,因此他們自稱為商業車隊,車手分散於全台各地,有學生、社會人士,也有專業車手。
在小眾的單車競賽,在台灣拿到冠軍能對企業產生多大的效益?
郭文進不僅要求車手要認真的投入訓練,更要定期撰寫產品測試報告、賽事心得,再由他太太整理後送交各贊助商。他們利用實際的測試經驗回饋給贊助商,協助廠商提升產品。
然而,要讓車手從事書面報告並不容易,特別是車手在工作、訓練後還要寫這些累人的報告,還是會要求選手要認真看待。「我們不是以成績至上的職業隊,我們是要為企業貢獻的商業隊,今天你們的努力是為了自己,培養專業能力是為了將來鋪路。」郭文進分享過去當車手的經驗,金牌榮耀僅只於曇花一現,要培養專業能力、能對社會、企業貢獻才能維持生計。
台灣多數的選手只一心一意的挑戰個人極限、追求成績,鮮少進修專業知識,因此侷限了視野、將自己的路走窄,使得他們在離開賽道後,茫然於人生的跑道。相較之下,郭文進的兒子在美國念書,也參與運動代表隊,若有一門學科不及格,學校就能禁止學生從事競賽;而台灣的運動選手或多或少身上背負著壓力,但他們的本性很好、也肯吃苦,卻缺乏賴以謀生的專業能力。
「披上印有贊助商的車衣,你們代表的不只是自己,還有贊助商的企業形象。」郭文進一直叮嚀車手,我們辛辛苦苦的與企業打好關係,絕不可破壞到企業形象。我們都是車界的一分子,假使我們短視近利的變賣贊助商的零件,影響的不只是我們車隊,還會擴及到整個車界。很可惜,台灣在過去就曾出現贊助的物資遭變賣的不良示範,使得車隊在找贊助時困難重重。
郭大,你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齡,為何甘於當選手的褓母,以志工的心態無微不至的照顧車手,在這過程中你得到甚麼?
「實質上並不能得到甚麼,只得到滿身辛苦。」郭文進不僅沒得到利益,更自掏腰包的協助競賽事務,他這麼做是想立下台灣商業車隊的標竿,吸引更多企業願意贊助單車運動,提升整體運動環境。
如此無私的奉獻得到甚麼?他看著幾位車手一年年的成長,找到人生的定位,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不斷進步,這是他認真付出於單車的最好回報。
THE EN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