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使人充滿光明與色彩,失明是僅次於死亡的悲劇,在世界許多角落人們仍面臨失去光明的威脅,你與我刻不容緩的參與防盲復明是光明的使者。」這段宣言是蔡瑞芳醫師開業的時候,親手寫下對病患的承諾,並邀請書法大師蔡榮堂寫成隸書與草書,分別掛在大廳與辦公室,這是他行醫多年來一直貫徹的光明誓約,讓他時時刻刻警惕,伴他走過輿論的壓力。
20年前,蔡瑞芳率先引進雷射近視手術(以下簡稱手術),今年二月,他又開創性的宣布封刀,停止一手引進台灣的手術,面對環環相扣的利益糾葛,種種斷人財路的建言,蔡瑞芳坦然面對。支持他走下去的動力,是那無可救藥的理想:與病人簽下的「光明誓約」。
採訪的時間接近中午,《優活》記者一進到診間,蔡瑞芳見到滿頭大汗的我們,除了親切地打招呼之外,連忙請助理拿出電風扇降溫,給人的感覺很溫暖,跟傳聞很難搞的蔡瑞芳,相差很大。才坐下來,蔡瑞芳澄清,他不是故意向媒體透露封刀一事,更想不到事情竟演變到這地步。事件原由是認識多年的記者要介紹朋友動手術,他婉拒:「我已經一陣子不做了。」隔天一大早,記者就跑到診所等他,要了解他封刀的來龍去脈。原本以為只是醫療版的一篇報導,沒想到兩天後竟出現在報紙頭條,而且標題還是「雷射近視手術有併發症」,他才驚覺事情的嚴重性。
果然,這斗大標題引起眼科界軒然大波,因為動輒上千萬的手術機台,背後牽扯的利益太過龐大。於是,他開始接到不明的電話,還曾被「建議」不要再接受媒體訪問;雖然事件至今沒有任何眼科醫師願意挺身支持,但安慰的是,仍然有許多眼科醫師私下致電蔡醫師,表示認同他封刀的理念。
蔡醫師表示,他發現雷射近視手術問題的始末,是有位手術7年的患者,原本視力都是1.0,但因被狗撞擊眼睛,導致角膜瓣移位,結果表皮細胞跑進眼角膜增生,導致視力退到0.3,原本蔡醫師認為是個案,沒想到陸續出現類似案例,讓他開始省思手術的風險,並研究相關的論文。透過病例與國外研究的交叉比對,他推測:掀起的角膜瓣是問題的癥結點。因為治療時,病患的角膜竟然像當初進行手術時,輕易地被掀起,不像是有癒合的狀態。所以他懷疑手術後半年,角膜瓣會自動癒合的假設,應該是錯誤的。考量角膜瓣無法癒合的未知風險,蔡瑞芳決定停開雷射近視手術。他告訴我們:「雖然這些案例是少數,但少數病人也是人,萬一這些風險發生了,這是當事者一輩子的遺憾!」他沒有辦法說服自己為了利益繼續進行雷射手術,所以斷然封刀。
雖然封刀是自己的決定,但因為媒體的報導,讓他似乎變成罪人。記者問蔡醫師,面對這麼龐大的壓力,他是怎麼面對的?蔡醫師笑著說,20年前反對鑽石刀放射狀角膜切割術(RK)手術時,收到的恐嚇才可怕,但事實顯示:「好手術是禁得起時間的考驗,RK現在沒有人做了,證明這個手術是不好的!」面對這次的風暴,蔡醫師依然相信,對的事,縱然千夫所指,仍然要無畏地面對。
任何手術都伴隨著風險,雷射近視手術亦是如此,它能改善某些症狀,但同時也伴隨副作用。美國FDA針對雷射近視手術第一條就指出:「如果你不是一個冒險家,那就不要接受手術。」明確指出進行手術是一項冒險的行為,「但這些認知,病患真的都明白嗎?」蔡瑞芳舉出自己封刀後,仍然不少病患找上門動手術,當他明確解說這些風險後,超過八成的病患都打退堂鼓。
蔡瑞芳說,醫師的天職應該要幫病患解決問題,若因為商業利益的追逐,改變醫療的可信度,才是令人悲哀!所以他堅定自己的立場,認為眼科醫師為病人動手術前,應主動告知日後可能的併發症及副作用,讓患者知道未知的風險,這才是醫師對病人負責的態度。
聽著蔡醫師對整體眼科醫學界的無奈,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一位醫師對病人的承諾,這態度是台灣醫界逐漸流失的精神。誠如奧斯勒(William Osler)醫師在《行醫的金科玉律》(The Master-word in Medicine)說:「行醫是一門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在這個使命中,用心要如同用腦。」醫師對財富的過度追求,會扼殺醫者的理想,蔡瑞芳醫師盼用星星之火,重燃醫界懸壺濟世的使命與熱忱,履行他所定下的光明誓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