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吃的動物吃什麼?(上)  -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幾億萬年大自然的發展自成一個循環不息的狀態,今日卻在人類的手裡一點一點地被扭曲改變摧毀。人類玩弄大自然的手段還要玩到哪個程度?

 

記不記得幾年前(正確時間是一九九六至二○○○年)歐洲瘋牛症的流行造成食用牛肉的大恐慌?最大的罪魁禍首是大量輸出肉品的英國,或是正確地說,是飼養牛的飼料中含的動物粉(以動物的肉、骨頭、血、內臟……等材料乾燥後磨成粉添入飼料中),病毒藉著飼料影響動物生長。一時之間,動物粉(法文farine animale)這個字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事隔多年,歐洲人的恐懼猶在,今年夏天歐盟會議卻重新討論是否再度允許動物粉添入動物飼料中。

 

為什麼要拿動物骨頭內臟磨成粉餵動物呢?這得話說從頭了。

 

直到二次大戰前,歐洲的肉類飼養模式一直是家庭農莊式的:牛羊依季節吃農莊自己種植生產的草料穀類,雞鴨在庭院裡啄食小蟲,而可愛的小豬吃的是家庭廚餘。動物排泄物做成堆肥當植物穀麥的養料。二次大戰結束後,為了餵養戰時過度飢餓的人口並鼓勵生育,補充人口,加強生產力,歐洲國家開始採用農舍大量飼養,意思是動物集中在蓋好的建築物內,幾乎沒有戶外活動,吃的是買來的人工飼料,直到長得足夠肥大,送進屠宰場。

 

 

 

農舍飼養的好處是飼養空間縮小,產量大增。在這個同時,選配某些特殊品種(如產乳量大的、生長快速的品種)積極培育,讓產量更快速增加。不到半個世紀,歐洲平均每頭乳牛的產量是過去的二‧四倍;被選為配種的母豬平均可產二十六隻小豬,而過去僅能生十七隻;七○年代一隻豬要生長五十二天才能屠宰,現在則不到二十六天,省去一半時間。至於這種方式養出的肉食動物味道是否比較好,那是另一回事。

 

注意到了嗎?傳統的飼養方式一直跟土地有密切關係,而現代的飼養一如工業產品,不再跟土地有關係,一隻豬或雞在牠短短幾年的壽命裡很可能沒接觸過土地,吃過天然的食物,甚至沒見過親生父母。

 

飼養動物生長快速還需要大量飼料的供應才行。研究人員找出每種動物不同生長期所需的不同養分,以工業製造飼料。其中有個參考標準:生產每公斤肉類需要多少飼料,有個專業名稱IC(Indication de consommation)。IC值越高表示飼養利潤越高。因為飼料佔生產成本的六十%(別忘了,這也影響生產末端的肉品價格)。

 

除了研發飼料成分,當然還要找出增產飼料原料的方式。動物飼料中的養分首要是蛋白質,因此最簡單便利的方式就是將人類遺棄不吃的食用動物的部位(骨、皮、血、內臟……等)加工磨製成粉,轉化成動物飼料。可是這些以肉食動物加工製程的飼料不僅價格高,且完全無法應付飼養數量大增的需求,尤其是二次大戰後食品市場急遽擴張。

 

動物飼料之外,大戰後能找到最好最便宜的蛋白質是大豆。一九六二年在 GATT(世界關稅組織,為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前身)架構下,歐洲國家和美國達成協議,美國以免關稅方式將穀類大量出口至歐洲,成為歐洲最大的大豆供應國。

 

可是一九七三年因氣候因素,美國穀類收成慘跌歉收,無法再供應其他國家穀類原料而下令禁運歐洲,同時石油危機造成運輸成本飆高,歐洲國家恍然大悟過去仰賴美國提供穀類原料的政策是個錯誤。從那時候起,歐洲才開始栽種屬於自己的穀類原料,提高自給率,降低仰賴率。

 

基因改造是另一個問題。一九七三年穀類危機後,美洲國家(包括後來急起直追的阿根廷和巴西,現在這兩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穀類原料供應國)開始研究種植基因改造(注意,不是基因改良),讓玉米大豆等穀類透過人為科學方式的干預,提高產量。問題是歐洲國家對基因改造植物的栽種管控雖然嚴格,卻無法充分掌握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原料中有多少比例是基因改造的。

 

最後,還有一個關於動物飼養的重要問題:抗生素的使用。過去抗生素被大量使用、濫用,甚至在健康的動物身上為了預防疾病,也照用抗生素,某些養殖動物使用抗生素的比例甚至幾達一○○%(比如肉豬的九十八%)。一份官方報告指出二○○二年使用在飼養動物上的抗生素數量是使用在人體治療藥用數量的一‧八倍。由於在動物身上積存的抗生素,人類會藉由食物攝取進入體內,造成許多病菌對抗生素產生抗體,抗生素逐漸失去治病的效力。最近法國有個病例,就是因為沒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治療病人身上的病毒,只能期望他自己身上的抵抗系統來救命了。但是根據醫師看法,存活希望微乎其微。

 

僅管二○○六年起歐盟全面禁止飼養動物抗生素的使用,但是由於它可以刺激動物快速生長,其實私下使用的比例仍然頗高。在飼養動物界內是個敏感禁忌的話題。

 

這還是僅限食用肉類動物的養殖,魚類養殖是另一個類似的狀況。最近一部紀錄片探討加拿大的鮭魚業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本文作者:謝忠道)
(摘自:慢食之後:現代飲食的 31 個省思,由時報出版發行)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2/6/426.html#.USY04pPVU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