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一期《自然奈米科技雜誌》,IBM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學院(CIT)聯手研發的DNA晶片獲得重大突破,未來可望以較低的價格製造體積更小、功能更強的下一代晶片。

最新技術突破的關鍵,在於成功地結合晶片的蝕刻法(lithographic patterning)與DNA的自我組合(self-assemble)特性。由於DNA分子可自我組合成不同的形狀,若將DNA覆蓋在矽晶表面,DNA即會依照蝕刻的電路圖形,組成微小的三角形或正方形。這使人造DNA奈米結構可作為製作微型晶片的框架。

目前處理速度最快的電腦晶片是以45奈米製程製造,未來業界計劃要升級至22奈米,但目前仍遭遇製造難度高、價格昂貴的困難。若使用DNA技術製造晶片,精細程度可達6奈米,約為22奈米的四倍小,而且價格較低。

2009.08.18 經濟日報 潘淑婷 綜合外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