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京瓷Kyocera創辦人、名譽董事長

編按: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其新著中,從其人生經歷,反思日本教育問題,以此提出見解,值得參考。

「對於學童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學校學習了些什麼?孩子們應該學習的是創造力、努力奮鬥的精神,甚至是身為人類應有的生活方式。請尋覓機會,與教導你這些道理的人們相遇,拓展出豐富多彩的人生。」
—稻盛和夫

 為什麼要罵我?

 我至今依舊對小學時期,課堂中的兩樁事件印象鮮明。第一樁事件,發生在社會科目的課堂上。當時,老師詢問大家一個問題:「鹿兒島縣所生產收成的稻米,銷售到九州其他各個縣市的市場。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平常上課時,我總是滿腦子盤算著「今天放學後要與朋友到河邊釣魚」之類的事,幾乎沒在聽老師上課。但是,那天,我突然將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於是,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全傳進了耳朵。

 我心想:「這不是明擺著嗎?老師怎麼會問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啊?」於是,我立刻舉手回答。平常不愛讀書、很少舉手回應的我,竟然會主動舉手應答。老師為此感到十分驚訝,於是,指名要我回答。

 我站起身來答道:「因為鹿兒島的稻米過剩。」未料老師聽了後,竟然大聲斥責:「你是笨蛋啊!」當時,我心想:「我的回答很有道理,老師為什麼要對我發火?」

 接著,老師針對鹿兒島縣的稻米之所以銷售至其他縣市,做了一番詳細說明。從結論來說,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稻米產量過剩所致。

 倘若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是:「請回答稻米產量過剩的原因?」就另當別論。既然問題是「為什麼將稻米賣往其他縣市?」,那麼,回答「稻米過剩」並不算錯誤吧!我原本就不太愛讀書寫字,這個事件,讓我對讀書愈來愈排斥,覺得枯燥無趣。

 暑假時期打造的精心力作─測量器

 另一樁令我難忘的事件,發生在戰爭期間。當時,我就讀小學四年級。暑假作業項目中,有一項是:「請在假期中,隨意製作一項工藝作品。」班上的同學們,有些人採集昆蟲製成標本;有些人則製作各式各樣的工藝品。

 我幾乎不曾好好地學習過課堂上的課業,因此,腦袋裡,並沒有活用課堂知識的念頭。但是,我與朋友在山林原野及河川遊玩嬉戲時,倒曾浮現過一個念頭:「真希望有個方法,能簡單地測量出樹木與山崖的高度。」因此,我靈機一動,下定決心,製作一具能夠測量物品高度的儀器。

 於是,我爬上山,砍了一堆竹子回家。首先,我將竹子內部挖空,製作出彷彿望遠鏡一般的長筒。接著,我在長筒上加裝了賽璐珞板(合成樹脂的名稱),並雕上刻度。接著,我製作一具簡單的三腳架,將竹筒固定於三腳架上。這就是我在小學四年級的暑假所製作的高度測量器。

 測量高度的方式是:例如,將三腳架置放在距離測量物體二十公尺處,並在測量物近旁,置放一根長度一公尺的棒子,將棒子對準竹筒上的尺規。接著,從竹筒一側的洞穴往內部窺看,確認測量物在竹筒中賽璐珞板刻度的位置。透過這個測量,就能知道目標物的高度。

 這是運用比例的概念,藉以達成測量的目的。我心中暗想:「無論多麼高的物體,這個儀器都可以測量,是個劃時代的發明。」我志得意滿地將測量器攜帶到學校,與大家的作品一同擺放在教室裡。

 這具儀器外觀看起來是個平凡無奇的工藝品。做法是將竹筒挖空後,再用漿糊黏著並固定於三腳架上。老師看了後,問道:「這是什麼?」

 我答道:「這是能測量任何高度的機械。」老師繼續問道:「要怎麼測量?」

 於是,我詳細說明自行製作的測量器:「將這個儀器放在遠處,往洞裡窺看,就能夠知道物品高度。」此時,以白米搗爛製成的漿糊、固定於三腳架上的竹筒,突然鬆脫掉落下來。於是,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我也糗得滿臉通紅,難堪得無地自容。

 當我慌張失措地想趕緊把竹筒黏貼回去時,老師彷彿在背後,對我捅一刀似地,指著我的鼻子大罵:「你是個笨蛋嗎?這種東西,哪能拿來測量高度啊?」

 這具儀器原本是我滿心期待的得意之作,卻被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了。我心中懊惱不已,覺得非常不甘心。在心中吶喊著︰「這可是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拚命做出來的耶!」

 事實上,這具測量器並無法正確測量出高度。若要正確測量高度,必須運用的不是比例的概念,而是三角函數的思維。

 然而,當時,我才小學四年級,學校課堂還沒教到三角函數,所以,我還不懂僅運用比例來測量,是行不通的。

 但是,無論如何,老師的態度應該婉轉些才對。假如,當時老師對我說道:「稻盛同學,你想得真好!這真是一項有趣的發明工藝。但是,事實上,用這個儀器是不能測量東西的高度的喔。若要製作這種測量機器,必須使用中學課堂上的函數概念來計算。但是,你能夠想到這一點,已經算很不錯了呢。」倘若是這樣,我可能會想在這位老師身邊,更努力地學習吧。

 當我回顧這段往事時,讓我深刻地體認到,輕易草率地否定孩童難得發展出的創造性,及其所付出的努力,別說提升孩子的才能了,其實是揠苗助長。

 重視創造力

 我並不打算討論日本學校教育方針的是非功過,我想傳達給各位的重點是「希望大家能夠重視創造力」。

 我認為,大家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吸取及運用知識本身並不是壞事。孩童的頭腦彷彿海綿般能大量吸收新知識,並透過獲得豐富知識後,逐漸成長茁壯,將來能夠堂堂地踏出社會。

 但是,倘若總是以學校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個人成就,那麼,就容易讓人陷入只重視腦袋記住了多少知識的窠臼。

 考試成績優異的人,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絕對會永遠一帆風順嗎?我認為,比起學校的成績優劣高低,更重要的是,在人生道路中,如何運用創意心思,活用學校所學的知識這件事。

 記憶知識,是個人具備優秀能力的一個面向。然而,這並非代表一切。靈活運用所吸收的龐大知識,亦即「發揮創造力」,更為重要。

 當然,我並非否定知識吸收型的才能。但是,所謂「知識」是前人所積累、已廣為人知的產物,光靠既存的產物,並無法拓展新的時代。現實社會所渴求的,是將知識與資訊做為基礎平台,然後,從中揮灑創造力。

 戰後的日本教育,嚴謹地說,是延續明治時代後的日本教育,始終處於偏重知識汲取的層面。這種方式,雖然無法孕育出不世的天才,卻能培養出大批秀才。這種日本教育,在那段透過汲取歐美知識,以提升日本整體水準的階段中,發揮了相當顯著的效果。

 我回顧小學、中學、高中、大學時代所接受的教育,同學彼此彷彿都在競爭誰記憶最多知識,然後,再透過這個方式評比成績,判斷學生的能力。

 然而,今後,我們即將迎接的全新時代中,一味地複製過去的模式或者只會參考前例,勢必無法贏得競爭、與對手抗衡。我認為,在前景茫茫、無法預測的年代中,不能僅以記憶住的知識量,評論個人優勝劣敗,而必須將教育方針著重於活用知識的層面。(本文節錄自《你的願望必會實現 - 稻盛和夫寫給二十一世紀孩子們的書》,天下雜誌 2012年8月1日出版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