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1).JPG  

亞當.理查森(Adam Richardson)/創新設計顧問公司frog design策略行銷助理副總裁

編按:今日的商業世界瞬息萬變,企業如何因應變局,突破重圍,作者相信持續創新是唯一出路。然而作者也觀察到在商業界,創新是最廣為利用,卻也最被誤解的語彙,比如從手段變成目的,定義常常模糊不清,也無法衡量;但是他認為問題並非出在創新,問題在於創新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本文的X問題,意即:複雜棘手,神祕未知,模稜兩可,充滿挑戰和風險。X問題讓傳統運作方式窒礙難行,但也帶來許多創新的大好良機。  

 曾與我共事的一位經理,在門上掛了個標語:「萬物皆會變。」在X問題的世界,唯一恆常不變的事就是改變。

 面對快速持續變化以及高度風險和模稜兩可時,彈性是可貴的特徵。彈性讓你的選擇開放,並延遲決策,直到收集到愈來愈多的資訊參考為止。(然而,這跟拖延不一樣,因為拖延是延後決策,即便手上已掌握充分的資訊。)剛開始,當你準備處理X問題時,你需要有彈性來處理快速改變對問題的了解、哪些是大好良機,以及關於如何進行下去的假設。當X問題隨著時間了解得更多也更能管理時,你便可以少點彈性。在某些時點,彈性必須消失,這樣你才能把產品推出上市。然而,這並不表示彈性不能並行存在下去,仍可以轉向下一代產品或其他相關的努力上。

 在開發階段的彈性,變成是進步公司的基石,這些公司正在採用各種方法。

● 在開發過程中使用模擬來開發實體產品。1990年代,波音公司因為宣稱他們連一個777客機的實體原型都不會製造,而引起許多關注,而且是直到生產前都僅只利用3D軟體。不論這是否屬實,在開發初期大量應用電腦模擬,已是今天普遍的做法。

● 在開發過程中使用快速原型來開發實體產品。儘管電腦模擬大受歡迎,實體產品原型仍有真實角色要扮演。近年來,不同電腦輔助製造原型的方法,都可用低廉成本取得,例如3D印刷,使得高度精準又具功能的產品原型,都比以前更早就在流程中取得。

● 接單後製造。接單後製造將彈性推到供應鏈中,日本汽車製造商和電腦業的戴爾都是其中先驅。這種做法是替製造商和其他夥伴分散掉愈來愈多的責任(和風險),讓開發者能專注在範圍更小的問題上。

● 敏捷的程式設計。這種軟體開發方法,將彈性列為神聖化的核心原則:開發高度模組化與好用的程式碼;避免冗長的規格或是需求文件;快速原型程式碼,採用常客的反饋進行調整。

 開放原始碼軟體以及前述的谷歌做法,將全新服務保留在beta測試模式很長一段時間(例如Gmail就花了4年多時間),基本上就是永無止境地開發產品原型,視彈性和隨時改變為必要前提。保持彈性假設,你一開始會出錯,之後就認出逐漸浮現的問題本質。產品原型讓你在早期就獲得必要的回饋和警告,看狀況是否走偏了,因而及早就常常修正航道。 (本文節錄自《X創新》,繆思 ,2011年10月出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