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孔子遇上微博_小眼睛貓頭鷹 EMBA


當大S和汪小非戀情席捲媒體的時候,我發現新聞的源頭都來自新浪微博,加上我很佩服的出版人郝明義先生,也用新浪微博發佈訊息時,我就知道,不加入新浪微博去探虛實,是絕對不行的了!

其實,我早就使用推特、噗浪和臉書了,但這次申請加入微博,特別輕鬆愉快,而且處處設想週到,我心中大驚,大陸的軟體設計能力有這麼好?結果看到比目魚博客的文章,才知道真相。

比目魚說:「目前的新浪微博是新浪網最好的產品。再加一句:眼下的新浪微博其實比 Twitter(推特)都好用。」這點我是同意的,因為我用過推特。

比目魚還覺得:「新浪微博這款產品是一個成功的、典型的創意山寨產品。雖然它脫胎於 Twitter,但是它並沒有被 Twitter 局限了思路,在轉發、評論、貼圖等方面的好用程度已經明顯超過了 Twitter。」

雖然網路上有人對比目魚觀點有不同看法,但以我多年來使用過許多web 2.0服務的經驗,新浪微博的確是個好產品。

光有好平台成不了事,還需要大量的使用者,新浪透過邀請娛樂明星、名人開博,並加以認證的方式,邀請到海量的紅人,例如李開復、舒琪、蔡康永、邱毅等等,他們的粉絲,都是幾百萬到十萬不等。因為我對娛樂人的心情或行蹤不感興趣,倒是原來擔任大中華區Google總經理的李開復,讓我開了眼界,獲益也不少。
李開復很關心大學生的教育,寫過好幾本暢銷的勵志書,並創辦協助中國大學生成長的我學網,深受愛戴歡迎,可說是現代有志青年的偶像,如今自行創業,擔任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總裁,他的微博粉絲有兩百八十二萬人,這些人都會接收到他最新發佈的微博消息,換句話說,他隨時隨地都可影響到兩百多萬人的想法。

但他關住的人卻只有一百五十四人,不是科技界高手,就是同事,換句話說,李開復只瀏覽這些人的微博。這不是傲慢或自大,而是衡量自己時間如何有效運用後的成果。

微博的限制,是每次只能發一百四十個字以內的短文,很多人都是用手機發佈,李開復這幾天休假,帶著女兒到臺北看奶奶,他還發佈了三個女兒陪奶奶打麻將的照片,有天還說:「臺北今天22度,我走到誠品買了22本書,然後到附近22元吃了一碗刨冰。北京的朋友們,羡慕嗎?」

除了這些軟性溫馨的內容之外,還有許多紮實精闢最前線的報導,例如巴菲特教孩子的六點要訣,因為他正在為巴菲特兒子的新書寫序,他一邊看書,就一邊分享自己的心得。

李開復因為看到美國統計資料:互聯網用戶平均年齡42Twitter用戶平均年齡39。因此就做了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從他的粉絲中抽樣,結果發現中國微博用戶平均年齡25.4歲,和美國差了十四歲。

李開赴在微博中提到移動社交的未來:「拿起手機用攝像頭對準一個人,根據人臉識別和GPS,就可以告訴你:1)你是否見過他,2)如果見過,上次在那裏,說了什麼(提醒功能,避免尷尬),3)如果未見過,他和你的社交鏈,有沒有你的朋友認識他(方便搭訕),4)他的一切網上能搜到的資訊(尋找新話題)。」大家期望還是害怕?

假如你的上司,像李開復一樣,每天寫微博,讓你知道他最新動態和想法,你會如何反應?假如你的上司,像李開復一樣,也會關注你的微博,你會高興老闆有機會聽到你的心聲,知道你做了什麼,知道你怎麼想?還是擔心這種新情境,不知該如何自處?

時光不會倒流,孔子時代,沒有微博,弟子最多也只有三千人,論語再好,也體會不了現代人的世界,無法為現代人指引籌劃,李開復為中國大學生所提供的指引和支援,受惠人數超過千萬人,把他比喻為現代孔子,也不算過度稱譽。

若是孔子遇上微博,他會怎麼想?怎麼做?這是個在論語中沒有答案,卻值得深思的問題!

鄒景平/總裁學苑專欄作者

(本文刊登於總裁學苑。歡迎您在讀者論壇上交流發表)
arrow
arro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