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出生後學會的第一個“本領”就是哭泣,慢慢長大,長輩教育我們要“堅強”、“勇敢”、“女兒有淚(也)不輕彈”,慢慢的,我們不再是那個喜歡哭鼻子的小女孩。然而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長期壓抑情緒不能宣泄,就轉而會內化到攻擊自己的身體的某一器官。最常受傷的就是我們的消化系統,會便秘、拉肚子、胃潰瘍、胃酸等;也有可能突然的爆發,變得很暴躁。

強忍眼淚等於“自殺”

女子的壽命普遍比男子長的原因,有人認為,除了職業、生理、激素、心理等方面的優勢之外,善於啼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通常人們哭泣後,在情緒強度上會減低40%,反之,若不能利用眼淚把情緒壓力消除掉,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有人認為,強忍著眼淚就等於“自殺”。

淚水有兩種

“人類學家發現,流淚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嘆息、打噴嚏一樣自發。”美國紐約執業心理醫生張源俠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威廉-佛萊曾經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對流淚行為進行了研究。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脫髮的現象近年來在年輕人中也日益嚴重,很多人十分不解年輕人為什麼會脫髮。有人認為是因為長期的疲勞、睡眠不足導致頭髮脫落。還有的認為可能天天對著電腦而導致的輻射。那麼年輕人脫髮是怎麼回事啊?為了幫助廣大患者脫離這種煩惱,我們先介紹一下年輕人脫髮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1、營養性脫髮:消化吸收機能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脫髮。

2、肥胖性脫髮: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在體內代謝後産生廢物,堵塞毛囊導致脫髮。

3、物理性脫髮:空氣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輻射等原因導致的脫髮。

4、化學性脫髮:有害化學物質對頭皮組織、毛囊細胞的損害導致脫髮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身邊的朋友常常唉聲嘆氣,令小記常墮入愁雲慘霧、怨氣蔽天的環境,不自覺都「唉~」埋一份,如果仍不落力令自己笑一下,真係會精神病發。今次找來大廚以蝦做兩道越南菜,正所謂「食隻蝦,笑哈哈」,雖然玩食字有點牽強,但美食令人愉悅,亦能帶來正能量,煮番幾味應該點都可以博君一笑啩!

上炸漿 雞蛋、生粉反客為主

油炸食物雖然方便,但「上炸粉」這步驟易學難精,平日大家慣常將食材放在生粉中滾動,使表面全被生粉覆蓋,Chef Dennis的做法卻反其道而行,例如將適量蛋漿淋在蝦身上,塗抹好再沾上開心果碎;如這道「越南大頭蝦兩食」,大頭蝦的頭及身均先炸香,大廚上生粉時,亦將生粉灑上蝦頭及蝦身,再用手掃勻,這樣便能確保炸粉或炸漿不會太厚。而由於蝦身炸後再與醬汁同炒,故只需炸至9成熟,蝦身炸約2、3分鐘後,按下肉質仍然腍身便為之恰當。菜式以蠔油煮成惹味汁醬,伴菜選用了意大利小節瓜,在一般超級市場有售,其清甜與大頭蝦的香口惹味配合,而且主次分明。

越南大頭蝦兩食:酥脆蝦頭及醬爆蝦身

材料

fun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向是盆菜的「粉絲」,因為它實在方便,一盆有齊多樣美食,任君選擇。有食肆更打破疆界,將盆菜、火鍋二合為一,可同時滿足兩種美食的支持者。《飲食街》日前直擊食客對各款主題盆菜的試後感,選購前不妨參考一下。

要數今年最「出位」盆菜,一定是魚米家的出品。它集盆菜和火鍋於一身,客人外賣回家後,翻熱後可先作一般盆菜品嘗,材料超過十五款,傳統的有大花蝦、雞件、紅燒腩片、冬菇等,新派則有小籠包、鯊魚丸、魚腐等。吃得差不多便可將附送的湯底倒入加熱,盆菜立即變成火鍋。負責人教路,吃盆菜前可先將部分材料夾起備用,到轉吃火鍋時,便可當火鍋料。湯底共四款,鮮味之選有魚湯和番茄湯,魚湯以豬筒骨、老雞、大眼雞魚等熬成,味道鮮甜,番茄湯則酸甜清新。

另外兩款是「惹火」湯底,師傅在豬骨湯內加入大量泡椒、花椒油、指天椒,熬成紅彤彤的麻辣湯和酸辣湯底,浸過湯的材料立即變成麻辣惹味。惠顧盆菜會加送米線或紅薯粉,放進湯內,即成麻辣米線。

至於傳統盆菜,今年亦不乏巧手之作,例如愈來愈少食肆供應的江蘇名菜八寶鴨,今年可在翠亨邨的藏寶全鴨盆菜內找到。鴨肚填滿了鮑魚、婆參等,用料矜貴,而且都吸收了鴨汁,香濃十足。年年有餘盆菜則可嘗到具順德風味的釀鯪魚,師傅加以改良,將鯪魚起肉後釀入膶腸糯米飯,再煎炸至魚身香口,外脆內鮮。想歎地方風味的話,可幫襯客家好棧和潮樓,潮樓的盆菜有齊炸蝦棗、鹵水鵝片等潮州地方菜。客家好棧則以價錢取勝,約四百元的盆菜足六位用,除了地道美食如穗香雞,還有花膠筒、特大蠔豉等近二十款材料,絕不欺場。


Kaori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向是盆菜的「粉絲」,因為它實在方便,一盆有齊多樣美食,任君選擇。有食肆更打破疆界,將盆菜、火鍋二合為一,可同時滿足兩種美食的支持者。《飲食街》日前直擊食客對各款主題盆菜的試後感,選購前不妨參考一下。

文:梁家敏 圖:何健勇、黃頌偉、郭正珊

模特兒:梁小虎@Sing Tao

創意滋味 破格登場

要數今年最「出位」盆菜,一定是魚米家的出品。它集盆菜和火鍋於一身,客人外賣回家後,翻熱後可先作一般盆菜品嘗,材料超過十五款,傳統的有大花蝦、雞件、紅燒腩片、冬菇等,新派則有小籠包、鯊魚丸、魚腐等。吃得差不多便可將附送的湯底倒入加熱,盆菜立即變成火鍋。負責人教路,吃盆菜前可先將部分材料夾起備用,到轉吃火鍋時,便可當火鍋料。湯底共四款,鮮味之選有魚湯和番茄湯,魚湯以豬筒骨、老雞、大眼雞魚等熬成,味道鮮甜,番茄湯則酸甜清新。

Kaori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暖鍋和瓦罐都是傳統中式煮食用具,兩者皆屬保存食材原汁原味的「高手」。傳統暖鍋,是在鍋底燒熱炭,好讓食物時刻熱辣辣。至於瓦罐,是將食材和醬料放進燒紅了的瓦缸內慢火煨熟,方法就像現時流行的Slow Cook,可盡嘗食材原味。想在寒冬品嘗這兩款菜式,坊間當然有好選擇。

文:Carmen 圖:黃頌偉、何健勇

模特兒:Suzannie@Talent 100

足料炮製

味道鮮濃

Kaori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