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瘡-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蔡呈芳 醫師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

 

疥瘡是一種相當古老的疾病,至少已有2500年歷史,全世界每年有約3億人感染(curr Probl Deermatol 22:105-111, 1995)。疥蟲是一種肉眼不易看不到的小蟲,人眼辨識力約在125微米到62.5微米,雌虫體長300到450微米,寬250到400微米,雄虫較小。疥蟲大小約0.4mm,剛好是人類肉眼的可見極限。

 

寄生在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內,形成極癢的丘疹及線痕,在晚上體溫升高,成蟲就會爬到皮膚表面交配,交配後雄虫隨即死亡,雌虫則鑽入皮膚產卵,每天產2到3個,產卵期長達數周,約可產升60到90顆,雌虫壽命約2月(一說30天)。卵經3到4天形成幼虫,經17天成虫。

 

疥蟲可以侵犯身體任何部位,但以胳肢窩、手指間、肚皮、陰囊、陰部及手腕處最常見,疥瘡引起的癢,倒不見得是蟲咬反應,因為疥蟲其實不會咬人,癢是因為對其糞便等產物過敏。據統計,一般患者身上的蟲體數目不過二十來隻,數量越多越易傳染,嚴重者每公克皮屑可有4700隻蟲。多數的疹子是自己抓出來的。原發的疥蟲疹,只是一些直徑約○‧一公分的小紅疹,有些是小水泡或膿疱,特別是在小孩手足部位。

 

不過在生殖器部位,倒是會出現大到近一公分的大型癢疹,稱為「巨大苔癬」治療後仍可持續數月。另有一型患者,以全身,包括手足脫皮來表現,全身上下可以有數萬隻的蟲體存在,醫學上特稱為「挪威型疥瘡」,最早是在麻風病患報告,但這些患者反而不太會癢。

 

七年之癢(the seven-year itch)這句話,有許多不同說法,有人指出是因為每七年大流行一次也有人指是因為從前西洋人中有人得了疥瘡,癢了七年才被診斷出來而得名。另有一說是結婚7年外遇感染疥虫。
疥瘡是高度傳染的皮膚病,軍營、學生宿舍、監獄、養老院都是好發場所,在托兒所、醫院也偶有流行。

 

所以最近有到醫院探病者及有親人在安養院及洗腎中心者,都屬於高危險群。治療上只要一天一次,洗澡後全身,至少脖子以下都要塗抹BHC、crotamiton(Ulex cream, Eurax cream/solution)、benzyl benzoate (BBL lotion)或含硫磺藥品,一周內即可痊癒,絕對不能把這些藥物當做止癢藥物,只塗抹癢處。但患者換下的衣物、毛巾和被單,也要以50度以上熱水燙過或包在塑膠袋二周來處理。熨斗燙過也是有效殺虫方式。

 

在醫院中,血壓計也是可能傳染來源。在同一家庭中,所有與患者密切生活或有皮膚接觸及受感染者都需要同時治療,才能避免乒乓傳染。一般患者,只需專心把自己治好,但在前述的「挪威型疥瘡」患者,蟲體在家中到處都是,特別在沙發、地毯、床上,因此居家環境的消毒也很重要。

 

(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 台視文化 蔡呈芳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