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的小眼睛貓頭鷹_員工需要工具,不是標語
「要跳出框架思考!」
「勝者不放棄,放棄者不勝!」
「態度決定一切!」
「團隊合作!」
「勇於行動!」
「做就對了!」
把這些標語貼在你們工作場所的走廊牆壁上,或是人們的「心牆」上,會得到什麼效果?什麼效果也沒有,或者說,至少得不到具有持久價值的效果。有些標語可能聽起來很棒,但為了讓組織更上一層樓,人們需要的不是陳腔濫調,而是可以幫助他們達到目標的工具。
假設我是個在森林裡工作的伐木工人,而你是我的經理。我每天用我那把很好用的雙面斧頭勤奮工作,我把斧頭磨得很銳利,銳利到可以劈開一根髮絲。你為了績效評估跑來看我,並通知我雖然我已經完成了一整年的工作量,但是我必須比之前的水準再增產百分之二十。換句話說,管理階層就是在做「提高標準」的事。聽到這個消息我當場感到極為震驚,張大眼睛直直瞪著你,好像我聽錯了或者你清點木材時少算了一根。我忍不住叫出來:「但是老闆,我現在一天已經工作十二個小時,我只有在磨刀的時候才敢休息,而且連午餐都沒時間吃。我怎麼做才能有更多產出?」當我試著懇求你理解的時候,你不吭一聲走掉,留下我在想著:「喔,糟糕,我好像說太多話了。」然後,你拿著一部全新的、還閃閃發亮、已經上好油的電鋸給我。我滿懷希望地問:「這是要給我的嗎?」
「這部電鋸是不是很棒啊,這是你的了!」
「太棒了,老闆,太感謝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說要增加百分之二十的產出是吧?我會給你百分之三十!」
在我的《QBQ!問題背後的問題》一書中,我建議人們不要浪費時間去問:「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得到更多工具?」這類的問題,我堅定地相信,不管你擔任任何角色或職務,這都是最好的做法,但是這個建議並不是說管理階層就沒事、不需思考了。事實上正好相反。是的,人們必須善用手上的現有資源做出最好的表現,但同時一樣重要的是:組織也要提供人們取得成功必備的工具。為什麼?當人們有任務要達成,或要攀登一座高山時,他們會問自己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做得到嗎?」或「我能嗎?」如果他們想做這件事,而且手上握有正確的工具讓他們充滿信心,他們一定能用響亮的聲音回答:「是,可以的!」
我們直覺上都知道人必須有自信才能成功,問題在於,主管很容易只想靠標語、陳腔濫調和口頭鼓勵來提升員工的績效。的確,一個生動而激勵人心的訊息聽起來還滿有趣的。比如說,每年一月份的「激勵我吧!」大會上,一群登山客受邀來演講,只因為他們曾經攻頂成功,那麼其實組織沒給員工多少實質上的幫助。是的,在這群登山客用PowerPoint秀出皮製大衣與下巴上垂掛的冰柱時,我們因為他們面臨的危險與完成的壯舉而敬佩他們。我們會爭相和他們握手,買他們的書,請他們親筆簽名。這真是很棒的事!不過,就算在氣候宜人的渡假村裡的豪華舞會大廳參加激勵大會,或是在辦公室裡與主管一對一對談,無論人們聽到什麼,一走出去之後就回到了真實的世界,必須面對一大堆工作與不斷提高的期望。如果不提供他們任何可以應用的實際工具,就是等著看他們失敗而已。
人們需要更多。只有提供他們正確的工具,他們才能很有信心地說:「你說要增加百分之二十的產出是吧?我會給你百分之三十!」給他們需要的工具吧!
約翰.米勒(John G. Miller)/QBQ!公司創辦人
(本文摘自《QBQ!就是要傑出!:47個讓組織脫穎而出的方法》,遠流,2010年8月出版。)
- Dec 10 Sat 2011 23:09
EMBA的小眼睛貓頭鷹_員工需要工具,不是標語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