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博物館館藏20件珍貴賽夏族重要文物今天(1日)啟運返鄉,12月5日起,將於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展出。啟運文物中包括見證賽夏族人在清法戰爭中立下戰功的「日阿拐軍功牌」,以及反映賽夏編織技巧的「喇叭口籐背簍」等,讓部落族人重新了解賽夏特有的文化意涵。
台博館自2009年開始規劃「大館帶小館」原住民文物返鄉系列展覽,陸續將館藏包括阿美族、泰雅族與排灣族重要文物送返原鄉民族地方文化館展出。今年則推出賽夏族文物返鄉展,其中3件代表性文物在今天(1日)的啟運記者會上首度曝光。
第一件文物為「日阿拐軍功牌」,該文件是台灣巡撫劉銘傳在光緒13年為表揚當時賽夏族苗栗南獅里興社頭目日阿拐協助清政府輔番有功所致贈的獎勵狀。日阿拐的後裔日文來今天也出席記者會,親迎文物返鄉,他對於當年祖先的功績感到相當自豪。
另一件「南子蕈狀貝片耳飾」則是新竹五峰鄉北賽夏大隘社總頭目趙明政的珍貴遺物,在賽夏族中只有勇士才能配戴該耳飾,是社會地位重要的象徵。「喇叭口籐背簍」則是另一件超過百年的文物,展現了獨特的賽夏編織技巧。
台博館館長陳濟民指出,部落文物返鄉展覽看似只是一個博物館展覽,但他們從挑選文物開始就會特別邀請部落耆老進庫房,了解館藏有哪些文物,並進行田野調查,讓整個返鄉啟運過程更具有凝聚族群意識、文化認同的功能。陳濟民說:『(原音)這種文物返鄉可能從博物館展示出發,可是它的過程卻是有所謂文化認同、文化復正,更是可以說族群凝聚、族群意識的所謂部落營造的一個過程,意義可能比最後的結果更為重要。』
「maSpalaw─台博館賽夏族文物返鄉特展」將於12月5日起,在苗栗縣賽夏民俗文物館展出至2015年6月7日。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感受德國人的熱情,每年此刻正是好時候,因為德國各大、小城鎮,大多會在此時舉行熱鬧的啤酒節,藉喝不完的啤酒及空氣中透着的陣陣酒香,教大家把心扉打開。說到德國的啤酒節,除慕尼黑的享負盛名外,以汽車工業及藝術馳名的斯圖加特(Stuttgart),原來同樣精采,正辦得如火如荼的Cannstatter Volksfest美酒派對,直至本月11日的十多天內,都教人玩得熱鬧盡情。
數天的德國浪漫之旅,主力遊覽山光水色的城鄉小鎮,童話般的景致絕對讓我迷醉,只是總覺得淡淡然的德國民族性,若能多添一點點熱情便更覺完美。直至來到斯圖加特這南部城市,碰上熱鬧的Cannstatter Volksfest啤酒節,一切都變得如我所願。
斯圖加特雖然位於德國的偏南區域,可是無論由法蘭克福或慕尼黑前往,都只要個多小時車程,可說相當方便,難怪每年在此舉行的啤酒節,都能吸引數百萬人參加,其中更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今年啤酒節的舉行地點一如以往位於市內的大型遊樂場Cannstatter Wasen,夜幕低垂後,全園大、小機動遊戲都亮起繽紛燈飾,如發光的明珠般照亮夜空,氣氛特別迷人。筆者乘時來訪,只見人潮陸續湧至,不少遊人更特意穿上當地傳統民族服飾,化身中世紀的歐洲淑女及紳士,準備來一場復古狂歡大派對,為節日平添不少傳統氣息之餘,也成為遊人鏡頭下的寵兒。
今年啤酒節共請來當地十個釀酒商參加,其中更別開生面加入兩個葡萄酒供應商,提供啤酒以外的紅、白酒選擇。各自搭建的大型帳篷,分別招呼數千人同時入座,真正的瘋狂派對都在帳篷內舉行,各自有勁舞樂隊在台上大唱重金屬搖滾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跳舞曲,仍讓新一代的年輕人瘋狂,舉着一公升裝的巨型啤酒杯,紛紛跳上木椅又喊又叫,酒沬橫飛,醉意下,認識的及不認識的都打成一片,而我們這群來自香港的異鄉人,便紛紛成為不少當地人的目標,邀我們碰杯、喝酒,大家跳上椅子狂歌熱舞,不分種族過一個瘋狂啤酒夜。喝酒之餘,可別忘一嘗場內的美食,無論是鹹豬手或香腸,水準都極高,伴以啤酒同吃,實在美味至極。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most important marketing decision the CMO makes...
Is the goal to get people to notice what we make?
or
Are we setting out to make something people choose to talk about?
If you don't know your boss's answer to this, find out. If you do, act accordingly.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滿足於五星級酒店名銜,位於越南河內的Sofitel酒店,便成為同系酒店中第一家「升呢」為Legend(傳奇)級別的超五星酒店。這家Sofitel Legend Metropole Hanoi,典雅瑰麗的百年法式建築,配合最新翻修及加建的樓層及設施,美輪美奐之餘,更奠定獨一無二的非凡地位。
何謂超五星級酒店服務?很簡單,當我們步出河內國際機場,接載我們的是豪華房車,甫進車廂,已有職員奉上一杯冒着氣泡的香檳,車內還有法式甜點Macaron任意品嘗,配上iPod娛樂設施,當然教人感到愜意。
車子穩穩駛至河內市中心地帶,目的地Sofitel Legend Metropole Hanoi便位處迷人的還劍湖(Hoan Kiem Lake)旁邊,宏偉的純白法式殖民風格建築外觀,高貴典雅,酒店大樓建於1901年,歷年來都是世界各地權貴名人的社交熱點,多國皇室人員、包括前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等政要、文豪、差利卓別靈及畢比特等荷李活巨星也曾到訪,大家只要多留意酒店不同角落,便可看到不少珍貴圖片及文字,還有名人曾入住的客房都被保留下來,活生生就如一家私人博物館。
由於戰事關係,大樓在1992年才重修開業,配合原有的房間及加建的新大樓,現時共設有三百六十四間豪華客房及套房,分作經典的Metropole Wing及時尚的Opera Wing兩款。我們入住的是Metropole Wing,濃濃的殖民地風采,由大堂四方天井階梯間懸垂而下的巨型水晶吊燈開始,滿布法式及越式的傳統精緻擺設,猶如把我們帶進時光隧道,回到風花雪月的殖民年代。房間設施也絕對豪華,名廠寢具配上Hermes浴室用品,Wi-Fi上網裝置及名廠音響等也一應俱全。至於Opera Wing則以時尚風格為主,特別是大理石浴室採用的水晶燈飾及華麗鏡子,最叫人印象深刻。
剛於今年7月落成的Spa,則提供中、泰、印、法及越式按摩及護膚療程;另備有健身中心、泳池、商務中心、會議室、商店及Club Lounge等。三家主餐廳及三家酒吧中,Le Beaulieu是傳統法國餐廳,香烤羊扒便獲不少食客讚譽,這裏逢星期日推出的Brunch Buffet,更是城中潮人的假日熱門選擇;Spice Garden則是食物水準極高的越菜餐廳,簡單如炸春卷或扎肉已叫我們大讚,不吃是損失;至於Angelina酒吧還兼售意大利菜,香煎和牛同樣叫人回味無窮。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上越南菜,全因清香的九層塔及被譽為越南菜靈魂的魚露,特別是魚露的香氣雖如蝦醬般濃烈,配上越南春卷及牛肉湯河時,卻能散發獨特風味。要說越南魚露,以南部富國島(Phu Quoc Island)所產的最負盛名,四十度的初榨魚露,更被當地人奉為極品,島上La Veranda Resort的行政總廚Benjamin,便特意領我們來到工場嚴選純正魚露,並暢遊胡椒園與街市,尋找越南地道好滋味。
來自南非的Chef Benjamin Oliver Thomalla,來到富國島雖只有三年,已說得一口流利越南語,逛街市買食材,跟當地人閒聊已難不到他,他更說經過幾年來的實地考察,對當地食材不但瞭如指掌,更愛上以魚露(Nuoc Mam)為食物調味。Chef Benjamin對挑選魚露非常嚴謹,除指定富國島出產外,更必選初榨的四十度魚露。
他解釋富國島魚露能夠享負盛名,全因該島沿岸有大量用來炮製魚露的小鯷魚,漁民打魚後,立時一袋袋的運返魚露廠進行發酵,製作出來的魚露自然特別鮮味,至於初榨的四十度魚露,更在濃鹹的魚香中滲出甜味,具豐富層次感。聽Chef Benjamin說得津津有味,自然要跟他到魚露廠一探製作過程,甫走進魚露廠,便傳來撲鼻鹹香,只見兩旁均放滿高約三米的木桶,爬上梯子一看,桶內面層全是啡紅色的魚露,非常清澈。Chef Benjamin說魚露要發酵十八個月才完成,最底層的便是初榨佳品,色澤最深,味道層次也最豐富,所以廠方會率先把初榨魚露抽出來入樽出售,而釀魚露更好比釀酒,所選的木桶也會影響品質,所以這裏特別選用本土的相思木製成木桶,這也是富國島魚露美味秘訣的要素。
嘗過富國島的魚露,大廚接着便帶我們品嘗當地的辣,那便是常用來調味的胡椒。富國島原來也是盛產胡椒的地方,每年產量便多達四百噸,胡椒種植園更遍布小島的中部及北部。要在島上找家偌大的胡椒園並不難,不過Chef Benjamin反而愛來到一些小型胡椒園,以求取得最佳的貨源。
來到Duc Nich胡椒園,只約有三、四千平方呎的園內,一棵又一棵高逾兩米的胡椒樹整齊地排好,有如葡萄園一樣,Chef Benjamin說,胡椒園甚少使用農藥,當地人會特意在胡椒園周邊植有果樹,利用天然香氣吸引昆蟲,教胡椒樹免被侵蝕。胡椒的收割期為每年2月至7月,我到訪時剛好所有胡椒都收割完成,故大廚便找來曬乾的黑胡椒讓我們品嘗,放進口裏,最初只覺胡椒香氣,但數秒後,辣味隨即從舌端散發出來,Chef Benjamin說這裏的胡椒味道比柬埔寨的複雜,味道也較溫和,不過他說島上最佳的胡椒是紅色的,只在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才有,產量極少,今次我們無緣品嘗了。
fun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f you can't sell it, you can't build it
Architecture students bristle when Joshua Prince-Ramus tells them that they are entering a rhetorical profession.
A great architect isn't one who draws good plans. A great architect gets great buildings built.
Now, of course, the same thing is true for just about any professional. A doctor has to persuade the patient to live well and take the right actions. A scientist must not only get funded but she also has to persuade her public that her work is well structured and useful.
It's not enough that you're right. It matters if it gets built.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