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各種聚餐,難免舉杯相賀,開懷暢飲,而胡吃海喝美了口中的味蕾,可卻苦了勤勞的腸胃。不僅酒精會傷害肝和腸胃,而且雞鴨魚肉等“肥香油膩”的菜肴,會增加腸胃的負擔。那麼,節後腸胃易出現哪些問題呢?節後又應該如何調理腸胃呢?

節後腸胃易出現哪些問題呢?

1、沒胃口?以清淡解油膩

節日裏的大魚大肉讓人吃不消,節後不妨調整飲食結構,讓“長假加班”的腸胃歇一歇。消化內科醫生建議,市民節後飲食可以適量增加玉米、燕麥等穀類粗糧,減少精製米麵、糖果、甜糕點的攝入,以清淡為主,減少油膩,少糖、少鹽。多吃蔬菜水果,其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可以解除人體內的油膩,維持腸道的正常蠕動。多喝開水,加快胃腸道的新陳代謝。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節後吃粗糧並非多多益善。吃太多粗糧,胃需要分泌許多胃酸來消化,反而造成負擔,同時過量食“粗”會影響人體機能對蛋白質、無機鹽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節後補充粗糧要把握適量原則。另外,吃粗糧要多喝水,因為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作後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

2、節後便秘?作息規律多喝水

過完節,不少人發現自己的新陳代謝不正常了,在廁所蹲半天也沒有便意。為什麼會節後便秘呢?一方面,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使得葷素失調,缺乏膳食纖維導致腸道蠕動減弱,形成習慣性便秘;另一方面,春節期間,很多人前一晚熬夜第二天賴床,因而錯過了“習慣性排便時間”,打破了排便規律,久而久之就會使得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最終導致便秘。

因此,解決節後便秘不僅僅要調整飲食,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還要從日常作息著手,規律作息,讓自己的身體的生物鐘恢復正常,同時飲水和運動也會對排便有所影響。

節後調理腸胃還可以學中醫按摩三穴位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5寸,和食管相對應,是食物進入胃的通道。按壓上脘穴,對人們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飽或者其他原因而導致的反胃、胃脹、嘔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臍上4寸處,佔據了胃的主體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對於促進胃的蠕動,治療胃脘痛、腹脹、泛酸等都有較好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臍上2寸處,胃和小腸的連接處,對應人體的小腸。下脘穴位於食物從胃進入小腸的關口,因此掌握著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權,對於食物在胃裏下不去導致的食谷不化、腹脹、胃痛、嘔吐以及胃炎、胃潰瘍、胃痙攣、胃擴張、腸炎等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因為它在胃的下部,對於因為中氣不足導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平時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飯看電視時,都可以用手輕輕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調動它們的積極性,對於冬季防治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熱水袋在這3個穴位處進行熱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