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酸療法-震壓肌肉,消除酸性物質-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震壓神經傳導與引導

 

所謂的排酸療法是利用排酸棒震壓全身肌肉,消除累積於體內的酸性廢物,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全身循環;同時刺激神經,使神經信號傳遞順暢,進而能使肌肉張力正常,恢復正常骨架,使內臟不受壓迫,功能正常。簡單的說,就是加強代謝,恢復身體健康的狀態。當然排酸也不是包醫百病,但只要是屬於酸過多的病(並非酸中毒,而是體內酸性廢物過多),效果往往是立竿見影。

 

震法與壓法是排酸最重要的手法。所謂的震法就是傳導,壓法就是引導。震法主要是促使深層酸性物質分解或浮至淺層,同時刺激運動神經,使肌肉鬆弛(例如施氏緊繃症)。至於壓法,主要是促使淺層酸性物質分解,同時可刺激感覺神經,藉由反射弧而使肌肉收縮(例如施氏肥胖症)。

 

哪些情況可以用震法呢?例如:肌肉鈣化,若阻礙運動神經,會導致相關的肌肉僵硬無力、萎縮。這時利用震法來刺激運動神經,使肌肉鬆弛,同時可以加強鈣化組織的分解,使肌肉變軟,恢復力量,同時長出肉來。另外像是腹腔水囊腫,也是可以用傳導的方法使其消散。

 

至於壓法的應用,以外痔而言,可以用引導的方式在大腿後側半腱肌、半膜肌的地方由下往上處理,刺激陰部神經,當場便能使外痔回縮。而胎位不正的孕婦,從恥骨到肚臍上約 3 吋的地方,以引導的方式刺激神經,就可以幫助胎位回到正常位置。另外像月經來時,經血無法排出,可用引導的方式,以壓法處理大腿內側股薄肌上下側,調整子宮頸位置,使經血不受阻礙而能很快排出。就像是轉動方向盤,可以使車輪胎左右轉一樣。還有來自嘉義的周先生,每天晚上要起床上廁所 7 〜 8 次,搞得筋疲力竭!經過數次壓法的自我保健,改善泌尿系統的功能,後來晚上睡覺只需起來 2 〜 3 次,睡眠品質大為改善。綜合傳導與引導的運用為一般常用的手法,必須依一定的步驟程序,方可達到效果。但也有例外,如全身肥胖無力(暫稱施氏肥胖症)只可使用壓法,全身緊繃(暫稱施氏緊繃症)只可使用震法。至於要如何判斷使用傳導還是引導呢?這也是利用觸感來決定。由以上可知,震壓的方法可以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影響,引起體內變化,這是以往醫學所忽略的。

 

《施氏肥胖症》
有這種問題的人,體型肥胖,尤其是軀幹與上肢的上臂及下肢的大腿部分。觸摸時,會發現這些部位的肌肉摸起來特別軟,感覺裡面好像裝的是水,不像肌肉般結實,而且肌肉力量差,經常容易感到疲勞。它通常會出現在女性初經之後,因為此時女性的內分泌容易失調。

 

《施氏緊繃症》
有這種問題的人,體型偏瘦,肌肉較硬,但沒什麼力量,且無論怎麼吃都無法增胖。此外,還經常會感到全身疲勞,身體覺得緊緊的,不自在。

 

累積四十年的排酸經驗,我發現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是絕對必要的,舉例來說,曾經有一個駝背而且走路不太順暢的病人來跟我求助,她說自己常常會有呼吸不順的困擾。來我這裡前,她也曾經去醫院做過檢查,醫生雖然告訴她要多運動、爬山、呼吸新鮮空氣,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她的症狀不但沒有改善,而且還引發膝、踝關節疼痛及臀部寬大。經過再次就醫後,醫生告訴她,她的踝關節韌帶鬆弛必須開刀,所以她就接受了踝部手術。 當我為她進行檢查時,便告訴她:「妳的臀部寬扁,通常會有婦科問題。」她才說之前因為月經過多而切除子宮。我發現她的左胸肋骨呈現異常塌陷,於是我詢問她之前是不是曾經受過外傷。經我這麼一問,她回想起多年前確實發生過一場車禍,而且那次車禍還造成她的肋骨變形、左胸塌陷。由於她變形塌陷的肋骨嚴重壓迫到她的心臟及肺臟,所以她的心、肺功能就不太好;加上之前聽從醫生的建議,勉強進行爬山等下肢運動,使得下肢肌肉在缺氧情況下又過度使用,於是酸性物質在下肢部位加速堆積,導致肌肉僵硬無力、彈性減低、韌帶鬆弛,最後造成下肢骨架變形、膝踝關節疼痛、臀部寬大以及月經異常等現象。

 

《排酸小叮嚀》
生產、拿重物、打坐等有可能使髖關節外擴,進而會引起臀部寬扁、下腹突出、婦科疾病,與下肢骨架變形引起的肌肉與關節毛病。

 

由這個案例大家可以發現,一個原本看似簡單的肋骨變形症狀,由於欠缺人體整體性的觀察,最後竟會使病人的情況變得這麼嚴重。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主張「人體整體性」,也就是在面對病人時,應該要將他的身體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全身性的調理,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人體的各個部位本來就是相
互牽連,任何一個部位的異常,往往就會引起其他部位的連鎖反應。

 

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分布全身、聯繫內外,這就像是網際網路般將人體的各個部位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人體表面的皮膚、肌肉,一直到內部的器官、骨骼,每個部位都受到血液、神經的滋養與支配。因此當血液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受到酸性物質的阻礙而不順暢時,就會使人體的各個部位得不到營養供給及新陳代謝,進而引發病痛,危害健康。

 

西方醫學在治療疾病時,往往會分成許多專科,分別針對發病部位進行處理,但是這樣的治療方式卻很容易忽略掉人體的整體性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性。雖然在醫學上,可以依功能的不同,而將人體區分成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骨骼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多個系統,但是實際上人體各個系統間的關係仍然是十分密切且不可分離的。

 

舉例來說,人體的肌肉組織功能如果想要維持正常,就必須仰賴血液循環系統供給養分並代謝廢物,神經系統指揮支配,內分泌系統控制血液中的養分含量,骨骼發揮支撐功能,以及免疫系統提供防衛功能,以上這些系統對於人體肌肉組織功能的維持都非常重要,任何一個系統運作失常,就會影響肌肉組織。而肌肉組織如果受到影響,又會連帶地使人體的活動受限、骨骼變形、情緒低落,甚至引發精神疾病等。由此可知,人體的各個部位確實是息息相關且不可獨立看待。

 

排酸療法與西方醫學的主要差異之一,就在於它對於病人進行的是全身調理而非局部治療。排酸療法是透過排酸棒將震壓的力量作用於病人的全身體表,以刺激他的皮膚、肌肉、神經及血液循環系統,促使體內廢物加速代謝並使傳導機能趨向正常。透過針對這些系統由外而內的影響,可以提升人體的自癒能力,進而調節身體健康至平衡狀態。

 

所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自古至今的醫學都強調運動的重要性,然而,沒有一種運動能夠真正地運動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而排酸療法則可以說是一種被動式的全身運動,透過排酸,可以使全身上下的肌肉都得到充分的運動,除了能夠加速病人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提升心肺功能外,又不會對病人的肌肉或關節造成運動傷害。

 


(本文作者:施銘)
(摘自:排酸療法,由書泉出版社發行)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5/5/167.html#.UZEd3pPVU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