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個論~意外事故-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這一章要介紹的是高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第六位的「意外事故」。
不過,若以「身心靈整體健康」的觀點來看,不只「意外」事故不存在,連「意外」一詞都是不成立的。因為我們所遭遇的「實相」,全是我們的「信念」創造及吸引過來的,因此,縱然在「思想」中有其「意料之外」,但在「信念」裡卻全是「意料之內」。
因此,從「信念創造實相」的角度看,只有「意內事故」,絕無「意外事故」。也就是說,不論哪一種你認為超出你意料,讓你突然受傷的事故,都是出自你信念的吸引,也都是你的內在想去經驗的。


在介紹「急性病」的那一章,我們已經說過,所謂「受傷」,往往是身上先聚有信念與思想相衝突後的負面能量,才吸引來意外事件創造傷口,使得負面能量洩流而出。因此,不論是車禍、墜樓或溺水等事故,當傷害造成後,傷者要進行自我覺察,只要從他受傷的部位解讀「疾病語言」,便可看出自己信念與思想的衝突點究竟在哪裡。
就因所有的「意外」都是信念的「意內」,因此,世上可沒有什麼「天外飛來的橫禍」,當發生事故時,我們要問自己的,絕不是「我為什麼會這麼倒楣,遇到這樣的事件。」真正該問的是:「我為什麼會創造這樣的事件?」


然而,若是事故過度劇烈,也有可能瞬時之間使人失去生命,那就造成了「死亡」。我們也就此談談「死亡」這個話題。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就像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是從靈魂的層面選好了自己的父母與生辰一樣,離開世間時,每個人也會從內在選擇他獨特的告別方式。
在人間「進場」與「退場」時,從肉體上來說,我們是最嬌嫩的小嬰孩與最孱弱的病人,然而,從心靈的層面來看,我們依然是自己最有力的主宰者,因此,在死亡之時,我們會依自己的性格創造出專屬於自己的道別方式。


我先說我自己經歷過的家人過逝經驗。先說我的外婆,與我們同住四合院的外婆,是在我小學三年級那年過世的。
七十多歲的外婆在中風後,因為行動不甚方便,經常閒坐房中。又由於我媽媽對外婆較為體貼,外婆的生活起居向來主要是由她來料理。

 

一天早上,媽媽上班前,外婆問媽媽:「今天要不要帶我去給醫生打針呢?」媽媽想了想,告訴外婆:「阿娘,等我下午下班後就載你到診所,這樣好不好?」外婆對媽媽笑了笑:「下午喔!那只怕來不及囉!」
那天中午,平日慣常在房間用餐的外婆,忽然決定與舅舅及她的曾孫們同桌吃中餐,舅舅他們都為外婆的體力大為好轉而欣喜,。
想不到就在那一日的下午,媽媽下班後,見到外婆朝著牆壁側臥。就像平日一般,媽媽對著外婆喊著:「阿娘,我回來了。」然而外婆卻應也不應,媽媽驚覺有異,連忙抱起外婆,卻發現外婆已無呼吸。媽媽的眼淚剎時簌簌流下,並啜泣地說著:「阿娘,你怎麼沒有留下一口氣,等我回家?」
媽媽話剛說完,外婆隨即深深地吐出了最後一口氣,就此離開人世。

 

 

那時就在媽媽身邊,看著媽媽幫外婆換壽衣、含珍珠的我,在驚訝中有著無限的感動,原來外婆是留著最後一口氣,要等著與最寶貝的女兒做最後的道別。
再說我父親的故事。我的爸爸退休自教育界,從小生活艱困的他,性格向來剛毅,而因為久任校長,他的行事總是條理分明,絕不含糊。
爸爸罹癌住院期間,即使因為肺部被癌細胞侵蝕,導致呼吸困難,必須在使用氧氣面罩時將氧氣調到100%的最大量,然而,個性堅強的他,每在醫師查房時,只要醫師問起:「有沒有哪裡不舒服?」他一定搖搖頭,表示自己還能忍受。


一直到爸爸往生的前兩天,我晚上要留在醫院陪伴他,儘管處在生死交關的病痛折磨中,他還是鼓足力氣告訴我:「你回家休息吧!」
這樣剛毅的爸爸,內心最珍視的,無非就是家人,也就是媽媽、姊姊、我、妹妹及我們的孩子們。

 

 

受病痛之苦而在住院期間幾乎從不說話的爸爸,在他往生前一天,我中午下班過去陪伴他時,忽然拿掉氧氣面罩,問我:「孩子,你有沒有什麼話要對我說?」一時之間,無量的悲傷湧向我的心頭,我涕泣著抱住爸爸,告訴他:「爸爸,謝謝你,謝謝你為我所做的一切。」
爸爸而後對我說:「我就要前往下一站了。」我不捨地拉著他,問他:「下一站是哪裡?」爸爸說:「我也不知道。」行醫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爸爸是在「迴光返照」了,我連忙通知姊姊妹妹都來與爸爸做最後的話別。


那個晚上,爸爸漸漸失去了說話的力氣,媽媽、姊姊與妹妹則先後拉著爸爸的手,訴說與爸爸這一生共渡的喜悅與感動的經驗,爸爸邊聽邊點頭,直到入睡。

 

隔天午後,爸爸的呼吸越來越困難,但他的意識始終清醒,因為孫子前來時,爸爸還是舉起手來拍了一下,就像他平常在鼓勵孫子們一樣。而後,雖然媽媽跟我們姊弟執著爸爸的手,希望爸爸放心,但爸爸依然艱難地喘息著。


看著爸爸的狀況,爸爸的看護提醒我們:「快告訴爸爸,你們會好好照顧媽媽,請他安心。」我們才恍然大悟,於是,姊弟們一個接著一個緊握爸爸的手,跟爸爸說,我們一定會妥善照顧媽媽。一向從不掉淚的爸爸,聽著我們的話,竟爾雙眼泛出淚水,就此溘然逝去。
雖然捨不得爸爸,但在我的回憶中,那依然是一場感人的辭行。我的爸爸照他的性格,選擇了在妻子兒孫圍繞下,安心地與人間道別,而那樣的道別,完全是爸爸慣有的風格。
再說一個朋友的故事。我有位朋友曾對我說,她的先生一向疼他,既不願意她擔心,也不希望看到她傷心。

 

後來她的先生罹患了肝癌,當他纏綿病塌之時,朋友總是隨侍一旁盡心照顧。而關於他最後的道別方式,我的朋友說:「我先生一定是不希望見到我掉淚,因為整天守在病床邊的我,也不過離開幾分鐘,他就在那幾分鐘內往生了。」
說了這些故事,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每一個人都有專屬於他的告別人間方式。選擇以「意外事故」告別的,或許是他的性格本就習慣速戰速決,也不願意家人在旁哀戚悲泣;而選擇以「中風」或「癌症」告別的,或許是他想要在長年的病痛中,仔細思考生死的意義,或是將一切交代清楚。每個人道別方式的不同,正說明了「信念創造實相」,由生到死,事事皆出於自己的創造。
然而,我還要跟大家強調,不管選擇的是家人在身旁,或是一個人孤獨地離去,任何人的「死亡」都不孤單,因為一切萬有與高靈必然照護著我們。
就像每個人都在一切萬有的照顧下出生一樣,每個人的死去,也都會得到一切萬有的護持,這就是每個人都能享有的「恩寵」。

 

(本文作者:王怡仁)
(摘自:不藥而癒:身心靈整體健康完全講義,由賽斯文化發行)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2/6/463.html#.USDRfJPVU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