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薛勒(Hermann Scherer)/國際知名演說家及商業領域專家

 二十世紀九○年代,我與位於美國加州的「Management Design Group」合作,同時也為這家公司工作。這家公司負責籌辦專為經理人開設的課程,參加人數平均在二十人左右。課程總共十天,分成四個梯次舉行,比如在法國、英國、瑞典與美國,當時每人的課程費用都在八萬美元以上,旅費外加。我好奇地詢問,這些課程的目的究竟為何,答案非常簡短明確:「我們要提升學員們的困惑度。」我則回答,這個目標我只要七萬九千美元就可以辦到了。但我完全認同這個目標,因為有一點是絕對正確的—困惑有助於突破。

 為了探索這個秘密,值得我們在腦海裡依序分別踏上三條道路。第一條道路是中庸之道,這條路是這樣的:有一天,某種中等品質的巧克力已經走完它的產品生命週期,這表示銷售量變得不怎麼樣,離經濟上的死期已經不遠了,因此製造商趕緊改善產品。在專業術語中,這叫做再行銷,巧克力的口味變得更滑順,包裝也更具現代感,更便於掰開來吃,堅果也依據市場調查的結果,將顆粒加大。結果,這種經過拉皮、注射肉毒桿菌、重新包裝後的巧克力,經過了這番回春改造後,仍然又回到它原來的位置:中等,但總算挺住了。

 人類的反應也是如此,在職場上我們把這種情形叫做職涯管理,就算沒有刻意追求,我們依然不自覺地精益求精。在公司企業,是改變產品組合;在足球隊,就更加勤奮鍛鍊,並且在可能的條件下,在夏季買進一名新球員。我們持續對一切進行改進,並且一直做下去。

 想像一下,你從上往下俯瞰一個人、一個品牌或一家企業,你會看到一條時間軸,那是人生的歲月,包含著過去,或許也包含著未來。你看到了每年的進步、變化、成長等軌跡。如果過去幾年來,我們每年都成長百分之五,那麼可想而知,我們會認定明年也有百分之五的成長,是不是呢?哦,不只:你正在看一本很棒的書,深受激勵,因此預計讓成長率提高為百分之六、百分之七,甚至百分之八。恭喜你啦!不論事關你的營業總額、市占率、個人能力或自己的生活感受,每年都更加向前跨出一步,不論是個人、品牌或企業成長、擴張,這都是一種典型的發展,是個良好的營運模式,是正向又有誠意的,是營運如常,並沒什麼不好。營運如常,對於個人或企業來說,許多人都會很開心。但唯一的缺點是太無聊了!

 第二條道路,是一條雄心勃勃的道路,這表示在產品、生活表現再次走下坡之前,就開始精益求精。最好是在發展達到顛峰時就著手開始,改善所有事情,不讓表現的曲線下滑。你並沒有努力讓巧克力吃起來更滑順,而是加入慕斯內餡;不是施打肉毒桿菌,而是運動健身或去整型;而為了讓事業維持不墜,我們早早就參加許多經理人俱樂部與人脈網絡聚會,在這些場合裡,大家可以(不)勉強自己、(不)輕鬆地互相聊天、結識。這在專業術語裡稱為「標竿比較」,是企業會做的。

 假設在一場競賽中,你緊追著某個龍頭巨擘,你可以與它並駕齊驅,超越場上其他對手,那麼當你終於追過第二名對手時,你會排名第幾呢?沒錯,就是第二。接下來呢?你能以這種方式成為業界第一嗎?

 我們仿效由最成功的企業前天開發出來、為了可以在昨天領先群倫的「最佳方法」,希望自己明天也許可以成為業界第二、第三或第四;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市場龍頭已經又領先好幾光年了。但這樣總還不賴,還有第二、第三或第四名,而且只要後頭還有連複製昨日的成功策略都辦不到的第五、第六與第七名,你就不會變成最後一名。問題是,客戶還是會向第一名購買,這不僅是商業守則,就連追逐卵子的精子、為了追求對象結婚的競爭或總統大選等也都適用。

 至於覺得這條充滿壯志的路途走來太辛苦的人,甚至會捨「最佳方法」而選眾所公認的「好方法」,只為了避免困惑與迷惘。換言之,這種人做的,就是大家做的,而他們所得到的,也就是一般人所得到的—普通的收入、普通的認可、普通的關注,但這樣是無法成為幸運兒的。

 第三條道路,是一條令人驚豔的道路,也就是突破之路。這條路需要莫大無比的勇氣與全然的困惑迷惘,因為踏上這條路,意味著過去的決定所創造的成功尚未到達顛峰時,就完全不顧理性,投入激烈的變革;在成功的道路走到一半時,追求突破的人就猛然闖進了灌木叢裡,想化不可能為可能。這需要有跟自己的過往切割的勇氣。

 在我與「Management Design Group」合作期間,我們認識了海蓮娜。她是瑞士來的培訓師,年輕又有熱忱,負責「溝通與領導」及「宏效簡報工作坊」,而她就跟許多培訓師一樣,最後並非敗在課程品質,而是敗在課程的銷售。她跟大多數的培訓師一樣,一年舉辦兩次這種人數限定為十六人、分三天在週末舉辦的課程。兩期的課程,每次十六名學員,每人的學費是兩千歐元,海蓮娜總共可以有六萬四千歐元的進帳,這已經夠讓海蓮娜跟其他幾名培訓師,在每年公布的受聘人員營業額排行表中,超越其他四千名培訓師了。

 而海蓮娜也胸懷大志,希望提供的宏效簡報課程能拉高她的營業所得。於是,我們便詢問她希望自己的顧問服務達到何種目的?她答稱,希望不只提供兩梯次的課,而是馬上增為四個,最好是五個宏效簡報課程,這樣營業額就可以成長百分百到百分之一五○。真是個野心勃勃的目標啊!(本文節錄自《幸運兒法則:為什麼有人一輩子都在尋找機會,有人卻每天利用機會?》,究竟,2012年10月31日出版 )

arrow
arro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