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還是永遠(上)-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三千多年前中國人發明了筷子,各式各樣的材質都有,銀的玉的象牙的烏木的,但是從來沒有一款是為了只使用一次的。

夏日剛剛結束,七八月巴黎塞納河畔擠滿野餐人潮的景象漸漸消失。九月初,忽然又出現好幾天的陽光,巴黎人喜歡在公園,河邊或綠地野餐,和剛度完假的親友相聚,閒聊旅行的見聞趣事。忽然,法國政府宣布要課徵野餐稅。

原意是認為野餐者多用的是拋棄型餐具,比平常餐具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這項宣布引起許多不滿,乍看之下,是為了環保,仔細分析,卻是結結實實地踩到法國最受這一波經濟不景氣影響的中下階層的痛腳。

根據政府剛發表的統計,法國今年一月至今,旅遊相關業者(旅館、餐廳、咖啡館)竟有三十七%關閉。而且因經濟危機,法國人開始縮衣節食,夏季巴黎人有四○%沒有能力出去度假。即使出門度假,很多人開始減少上餐廳的次數,或是少點套餐,少點酒,或是兩人分享一分甜點一分前菜。但是最常見的是:以野餐代替上館子。

簡單活潑但有情趣的野餐方式成了對抗經濟不景氣的用餐方式。法國政府將課稅箭頭瞄準這種越來越受歡迎的生活型態,所提出的理由非常政治正確:野餐所造成的大量垃圾,拋棄型一次性的包裝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和生產成本,同時也消耗更多的社會成本(垃圾收集處理、環境維護……等)。

可是這項消息才發佈一週就因為引起民眾反彈,趕緊取消。拋開對這項消息的爭議不談(贊成者認為野餐稅可以提高民眾環保意識,反對者認為這不過是政府藉機斂財的藉口),在我們這個越來越求快速簡便,越來越短視近利的時代,同時擁有的天然資源卻越來越短少的世界,是不是該重新看待拋棄型或一次性的消費型態的長遠影響?

這個法國未出生就胎死中的「環保」政策讓我想到幾年前我們曾經推行過的漸進式禁用塑膠袋衛生筷的政策,相信大多數人都還印象深刻。可是最終還是無疾而終。幾年之後,和一些朋友聊起來,奇妙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一項對的政策,至少我們都同意,長遠看,這是一項遲早該執行的。可是當討論到如果禁用塑膠袋衛生筷的政策今天重來,有沒有可能實現?

遺憾的是,朋友們一致認為即使今天執行起來仍會是困難重重。要讓一項失敗過的政策起死回生本就不易,想改變台灣人的生活習慣(自帶環保筷、自備外食盒子……等),以及外食塑膠袋需求的現實性幾乎是不可能(誰會隨身攜帶盒子以應付臨時起意地買燒餅油條鹽酥雞肉羹?)。

是我們的政策過於先進前衛,在社會尚未達成一定共識就推出,所以早夭?還是我們實在太自私,只想到自己的便利,無視環境的維護?我不知道那項失敗的禁用塑膠袋衛生筷的政策是否至少提高民眾對環保的意識,但是每當和幾個朋友談論思考台灣環保時,它卻像某個宿疾,不時在哪裡隱隱作痛。光是看看每年中秋端午時節推陳出新,越來越繁複精緻的產品包裝就可以窺探到一點究竟。

 

(本文作者:謝忠道)
(摘自:慢食之後:現代飲食的 31 個省思,由時報出版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