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革命:個人與組織如何共創永續社會


Peter M.Senge、Bryan Smith、Nina Kruschwitz、Joe Laur、Sara Schley/組織學習協會(Sol)主席、顧問、研究員
出版公司: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10-29
導讀:黃祖強/總裁學苑總編輯

 環境危機和貧富差距引發的社會危機正考驗著我們。「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表面看到的危機,而是我們面對危機時反應不足。」

 「今天我們面對的深層問題並不能歸咎於運氣不好或少數人的貪婪,而是落伍的思考方式所造成的結果。」本書作者(也是《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e)一書的作者)之一彼得‧聖吉(Peter M.Senge)針對上述的危機提醒,企業要重新思考他們的經營與生存策略。

 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是什麼?事實上,有些企業已加快策略行動的腳步,如為了因應全球石油不足的危機,杜邦公司(DuPont)逐漸將產品線從石化產品轉為生質材料,因為他們意識到,真正的創新契機在於創造新產品,因此必須終止杜邦傳統上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又如,耐吉公司(Nike)已經降低了75%以上的「碳足跡」,但他們不以此自滿,更前瞻未來而提出,2020年之前,所有產品都要達到達到零廢棄物、零毒性、百分之百可回收的目標。

 聖吉強調,企業組織必須走上革命的道路。當然這裡的革命並非指政治革命,而比較像是「工業革命」這樣的徹底改變的概念。得設法從工業時代的心智模式跳脫、領導改變,並將策略轉變成可以創造一個繁榮且穩定的世界。

 以此,本書提出三個基本方針,可以引領讀者掌握內容核心概念:

 一、任何邁向未來的途徑都必須考慮到未來世代的需求,才可能行得通。今天,大家普遍使用「永續性」這個名詞來說明今天的生活方式不能危害到未來。永續的流程能一再反覆執行,而不會引發負面的環境效應或讓參與其中的人付出昂貴代價。如果我們一心只關照自己的需求和目標,不啻漠視了生活在未來的孩童、家庭、社區和企業的價值。企業如果不考量橫亙於現在和未來的大問題,就很難在未來的世界中勝出。

 二、組織體制扮演重要角色。今天的世界不是單靠個人力量打造的,而是透過企業、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所形成的網路所塑造,我們製造的產品、吃的食物、使用的能源、以及我們如何因應組織體制產生的問題,無一不受他們影響。無論企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都出現了有能力的領導者,而且攜手合作,形成夥伴關係。

 三、真正的變革往往根植於新思維和新觀點。愛因斯坦說過:「我們不能以製造問題時的思維來解決問題。」組織體制非常重要,然而組織體制的運作方式取決於我們的思考和互動方式。

 終結也代表新的開始。唯有當我們改變思維,才有可能創造永續的世界。聖吉認為創新者不是向機器汲取靈感,而是深受大自然的啟發;而成功的創新是經由學習,理解更大的系統,和推動跨界合作,來開創不一樣的未來。這些核心能力─理解系統、跨界合作,和要開創新局而不僅是解決問題等核心能力,成為改變思維的基本能力、工具和方法。

 因此,進一步提出新的生活型態和合作方式以及個人和組織能有什麼貢獻,值得好好探討,這也是本書最期待的目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