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真正的創新,就必須建構一個支持創新的文化。「創新」是在商業界最受濫用的一個字眼,由於在某種程度上,推出創新產品的意思就是超越競爭對手,許多企業都標榜「創新」,卻沒有真的落實或奉行創新的概念。這樣的「創新」只不過是一種行銷伎倆,或是一種便宜行事的士氣激勵法。
要成為一家創業型公司,就必須讓新構想成為組織的命脈。在傳統的企業文化裡,怎麼可能催生新構想呢?
不可能,就是沒辦法。創業型公司與傳統公司是兩種根本不同的個體。傳統公司不可能產生創新。在傳統公司裡,員工如果有新的構想,就必須呈報給上級主管,屆時這個構想就成了那位主管的功勞,那位主管甚至可能因此獲得晉升。一般來說,上級主管得以主導由新構想促成的專案,而當初想出這個構想的員工則頂多被摸摸頭、嘉許一下而已。這就是採用層級組織的傳統公司無法避免的惡性現象。問題不在於這種公司不會產生好的構想。只要有具備思考能力的人才,就可能出現好構想,而這樣的人其實到處都是。問題是,在傳統公司裡,這樣的構想經常遭到阻礙、揚棄,不然就是欠缺充分發展的機會,或是極易遭人盜用。
相對之下,在創業型環境裡,新構想所獲得的接納與獎賞,能促使人充分發揮才智,也可以讓人覺得自己與公司息息相關。透過新的構想,眾人可以相互挑戰而不致引起彼此的不快。你一旦讓別人感受到你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創意,即可激勵眾人努力競爭以及發揮抱負。這種做法無論對會計或產品設計都適用,也可以是提供員工獎勵的新方法。
不過,有一項「必須」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你必須提供一幅願景讓人追隨,一條通往無限未來的路線圖。你要鼓勵合乎這幅願景和這幅路線圖的構想,然後再為人提供參與其中的機會。
你也必須容忍錯誤而不懲罰別人。相信我,一個人如果提出一項構想而獲得公司採用,卻因為計畫成果不佳而遭到降職或甚至開除,將會對所有員工產生寒蟬效應。
如果你採取相反的做法,所有人也會因此接收到訊息:發揮創意、做些新的嘗試是沒有關係的,不會因此危及工作。
藉由激勵員工和他們的構想,你將可以獲得一片來自草根的情報網絡。員工將會把市場上的新事物帶到公司討論,探討其優點與缺點,加以測試、把玩⋯⋯然後在心中想著:「我們該如何做出比這個東西更進步一個世代的產品?」
在傳統公司裡,所有人都把專注焦點放在生產力與利潤上,以致沒有時間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至少大部分公司裡的大多數員工都是如此。此外,傳統公司裡也不會有太多跨領域的交流,因為許多公司都是把才智過人的員工限制在小小的框架裡,把他們流放到獨立的實驗室或工作區域裡,以免他們干擾業務的運作。傳統公司把特立獨行的天才隔離起來,並且打壓他們在創新上的影響力。這種做法只會對創意造成阻礙或限制,而不可能鼓勵創意遍及整個組織。
也許我太過於理想化,但我相信創業型組織是未來的趨勢,因為現在大家都已開始要求這種環境。我在我自己的公司裡看過這種現象,也在其他地方見過。大家都想要有更加人性化的環境,因為在這樣的環境裡,人們會覺得自己的努力至少能獲得肯定,而且也會覺得自己是某件重大事物的一分子。年輕一輩的員工,尤其是最有才華的人,想要的絕不只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們要的是有目的、有意義的工作。
傑伊.艾略特(Jay Elliot) /蘋果電腦公司前資深副總裁
(本文節錄自《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我在蘋果的近身觀察與體悟》,先覺 ,2011年8月25日出版)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