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12 Sun 2015 20:48
第二屆「桌遊列國,王者爭奪戰」登場,近百位旗美地區小選手齊聚六龜社福中心較勁
- Apr 11 Sat 2015 22:22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惡性腫瘤嗎?
近幾年隨著診斷技術進步及疾病衛教意識提高,醫界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不再像過往感到陌生,經由有經驗的臨床醫師提早察覺症狀,可提高疾病確診率並及早治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症狀多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在診斷及治療上需賴腸胃科、內分泌科、一般外科及血液腫瘤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訂定完善的治療方針。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惡性腫瘤嗎?
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常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類似物,而依荷爾蒙不同的生理特性及分泌多寡,患者產生的功能性症狀不大相同,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
診間中患者常詢問醫師「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後好嗎?」對此,楊陽生醫師表示,根據2010年WHO公布,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惡性度等級及疾病進展分為G1低惡性度、G2中等惡性度及G3高惡性度,當腫瘤細胞分化不良或腫瘤出現轉移,皆會影響病患預後好壞,因此呼籲患者應定期做影像學檢查及抽血追蹤CgA數值,才能監控疾病進展。
- Apr 10 Fri 2015 22:08
禽流感病毒 很難保證演變飛沫傳染
時序進入冬季,中國大陸禽流感婦復又蠢動,根據統計指出,目前大陸共確診19例,禽流感案例,但由國光生技所研發的禽流感疫苗,目前已進入第三階段人體實驗申請,可望替禽流感疫情畫下一道保護防線。
禽流感病毒 很難保證演變飛沫傳染
自今年10月進入秋冬季節,H7N9病毒再次進入活躍期,中國大陸個案頻傳,根據疾病管制署所統計的資料,截至12月底,大陸共累計19例確診病例,而全球自2013年迄今共472例確診病例,包括中國大陸456例、香港11例、我國4例、馬來西亞1 例,WHO於12月18日統計死亡人數為182例。
H7N9流感疫情流行地區主要為中國大陸各省市及香港,有多項研究指出,H7?N9病毒可能再次突變而通過飛沫途徑傳播,兩岸三地往返互動頻繁,尤其隨之而來的元旦假期、緊接著春節返鄉潮,當大陸與港澳疫情持續增加,以及香港衛生單位亦評估H7N9個案有南移跡象時,台灣防疫則不可不慎。
- Apr 09 Thu 2015 22:07
喝到爛醉攤軟 一堆年輕人不知跟誰上過床
跨年狂歡之夜,可別喝得爛醉,遭旁人撿屍而不自知!就有一名二十二歲的女大生,日前聖誕節到夜店狂歡,友人稱要介紹男朋友給她,不料在燈光十色絢爛之下,控制不了一杯接著一杯的烈酒下肚,不久後便不醒人事,隔天起床發現獨自一人躺在旅館裡面,卻完全不知跟誰上過床,也不記得有沒有戴保險套,醫師就表示,每逢年終節日狂歡,不少人因此意外懷孕!
喝到爛醉攤軟 一堆年輕人不知跟誰上過床
北市聯醫院婦產科醫師林姿吟指出,曾經收治一名30歲粉領族,因喝得太醉無法退房,被飯店人員送來醫院急診,發現她仍不醒人事、全身癱軟,經醫療協助後,她從中午就躺在急診,一直到隔天下午才清醒,事後詢問她卻什麼事都不記得,只知道應該有發生性行為,最後開給她緊急避孕藥,確保不會意外懷孕。
林姿吟說,緊急避孕藥並非常規的避孕藥,藥物中的女性荷爾蒙含量是一般口服避孕藥的八倍,高劑量的女性荷爾蒙可使子宮內膜增生,受精卵不易著床而達到緊急避孕的效果。但只能使用在「未受保護的性行為」,包括被性侵、男方未使用保險套,或保險套中途脫落或破裂之後,立即採取進一步措施的緊急避孕方法。
然而,緊急避孕藥的避孕效果會隨著使用時間遞減,超過 72小時就幾乎無效,加上過度使用恐會造成噁心、嘔吐、水腫及經期紊亂等副作用,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 Apr 08 Wed 2015 22:22
面對孩童患ADHD時,家長應有的4大正確觀念
根據資料顯示,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盛行率約7.5%,而健保資料分析卻僅有2%學童就醫,換言之,有7成的家長不知道或不願意去面對ADHD。新北市衛生局提醒,小學1~3年級是ADHD的黃金治療期,若未經輔導治療,可能衍生學習挫折、人際互動或行為規範障礙,家長可別再以為只是「孩子不乖」的問題。
事實上,ADHD是兒童最常見的心智疾病之一,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其中,75%合併學習障礙、70%有情緒症狀、25%有強迫及焦慮,甚至高達60~80%出現對立反抗,及30%有行為規範症狀等問題。但臨床上卻常見家長因錯誤迷思而不願意面對孩童過動症的問題,以下也整理ADHD常見的5大迷思。
迷思一、過動症長大會自己好?
「ADHD通常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陳牧宏醫師表示,臨床發現,過動症狀確實隨著成長會逐漸緩和,但衝動及注意力不足此兩個症狀改善的幅度則相對較小,尤其是注意力不足。若沒有適當介入治療,影響的不僅是孩童的學習表現、人際關係或自信心,甚至是未來的成就。
迷思二、過動症只需要經過導正就會改善?
- Apr 08 Wed 2015 22:05
下床踩地就痛 典型足底筋膜炎初期症狀
扁平足、過度走路、愛穿高跟鞋、過胖的民眾可要當心自己的雙腳,倘若某日早晨一下床,採地瞬間腳跟異常疼痛,很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初期症狀,如果不好好休息,恐怕會更加嚴重,導致連行走都困難重重!
婦女鐵齒不管腳痛 毀了歐洲假期
一名五十五歲的張姓婦女,距離年假一個多月之前,右腳跟就時常傳來陣陣疼痛,早上一下床踩在地上,疼痛情形就更加劇烈,但通常過了莫約三分鐘後,症狀就會消散,也因此使她放下防備心,不以為意。
之後,年假時張太太開心跟團與家人橫跨大半個地球,到歐洲享受歡樂假期,不料,旅途第五天,右腳竟開始抓狂般的疼痛,連走路都顯得困難重重,非得他人攙扶,才能緩慢步行,所費不貲的美好假期,就因此全都泡湯!回國後經診斷,確診為「足底筋膜炎」惹禍。
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蔡森蔚指出,足底筋膜炎主要是腳底足底筋膜與跟骨結合處的結構受到傷害,所謂的「發炎」指的是結構損傷後的反應。病因與腳的結構、腳行走時的力學變化及環境密切相關,例如:過度肥胖、扁平足、內旋足、足跟阿基里氏肌腱太緊太短、過度行走、或是鞋子不合適等,都是可能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