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對伴侶沒有獨特的愛稱呢? 我的小心肝,我的小貓咪,我的小寶貝,我的小老鼠……法國搖滾歌手班納巴爾唱的《愛之語》,給我們列出了一張伴侶愛稱的清單。

給心愛的人一個愛稱,是一種世界性的癮——很多法國人稱自己心愛的人為“我的小白菜”;很多阿拉伯人則稱親愛的人為“我的黃瓜”。傳説美國總統喬治·布希把“外夫”芭芭拉稱為“親愛的叫喳喳的喜鵲”,好笑吧——這説明,稱也就兩人之間才能説和聽,要是被人知道了,就有點難為情。法國兩性關係治療師羅伯特·內博格説的:“在人前互相叫愛稱,似乎顯得不莊重,好像是把彼此的親密關係暴露在人前,那感覺就像是在説‘看,我們正親熱呢!’”

雖然有不少人覺得,愛稱就像是我們穿的內衣,不能示人,可還是會有另外一些人,無論人前還是人後都毫不猶豫地這樣稱呼對方——這樣使用愛稱時,他們感覺像在家裏一樣自在。熱戀期的情侶更是如此,愛稱就是他們在全世界面前的愛情宣言。

把兩個人變成一對兒

不管是耳邊細語還是盡人皆知,愛稱都有一個共同的作用:把兩個人變成“一對兒”,一個“我們”。這是創建情侶文化的方式之一,雙方都會有種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何解讀這些愛的密碼的感覺。愛稱越是特別,就表示他們的愛情故事越是與眾不同。

而且愛稱最好專人專用。有段時間,Jack總是用“我的小紐扣”來稱呼自己所有的女朋友,這使他感覺彆扭,那些已經分手的“小紐扣”總是跟他正在談的“小紐扣”形象混淆,也讓新的“小紐扣”老是打翻舊的“小紐扣”的醋瓶子:“你竟然覺得我跟她一樣?”Jack意識到,應該給每個“小紐扣”一個特殊的稱號,對關係作出區別。“總是使用同一個愛稱,可能意味著,對方對你來説只是填補了一個空缺,至於他/她是誰並不重要。你愛的只是愛情,而不是這個特定的人。”法國心理學家塞爾日·何非(Serge Hefez)説。

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愛稱也不是。關係不到,用愛稱就顯得肉麻;關係到了,你儂我儂,愛稱就自然而然地來了。它往往代表了雙方一起經過的某件事,或者是套用了別人的模式。30歲的黛説:“我叫他‘小狼’,小時候他父母就這樣叫他。”為什麼她會選擇一個兩代相傳的愛稱呢?這得問他們自己了——愛稱總是有其意義的,也不會是隨便瞎起的。表面上看,愛稱像是個有儀式功能的遊戲,其實是情侶間關係平衡的見證,可以反映出伴侶的關係模式,還有誰佔主導地位,誰説了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