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前日,對愛黏人的“00後”孩子和愛焦慮的“80後”父母進行關注並連續報道後,許多“80後”的家長都開始反思所承擔的角色扮演。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業務園長楊曉春在與今年新生家長交流後指出——雖然在“80後”的成長記憶裏,父母經常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但今年“80後”首次成為幼兒園新生家長的主流時,他們扮演的家長角色早已不像過去那麼簡單,而是要理性、感性相搭配,幫助孩子順利進行心理斷奶。

接送孩子要分工 理性家長送感性家長接

現在家長的角色究竟是如何扮演?楊曉春告訴記者,從前父母經常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管孩子的老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並不科學。我們提倡父母雙方都要充分發揮對孩子的影響,無論嚴肅還是溫柔,其實都應該對孩子進行‘管’和‘教’。”

楊曉春舉了個例子説明家長角色搭配的重要性,比如孩子第一次才來幼兒園時,很多孩子都會一直哭,不讓家長走。“早上送孩子,儘量挑家庭成員中比較理性的家長來承擔,這樣能夠及時切斷不捨情緒,既能讓孩子較快地放棄糾纏,也更有助於老師將孩子的情緒帶入到幼兒園的情景中;而到了下午,可以由感性、或者是跟孩子更親近的家長來接,回家路上多與孩子聊天、溝通,對孩子的情緒疏導也更有利。”

助孩子心理斷奶 別怕為孩子成長“買單”

“80後”家長呂邱紅談起自家小孩黏人時一臉無奈。她説,3歲的兒子在家享受的“待遇”非常高,即使兒子有時候不用説話,只需一個眼色,爺爺奶奶都曉得他想要什麼,也會很快滿足他。“家裏的老人都很遷就孩子,導致孩子都3歲了還很黏人!”

“孩子入學,是他們成長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要‘放手’學會信任老師、信任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從心理上斷奶。”對於家長的擔憂,楊曉春認為,家長做好準備別怕為孩子成長“買單”,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學校裏的事情,在具體做的過程中,孩子會成長得更快。另一方面,家長在家也不能“放縱”孩子,應該從作息時間、飲食規律、生活習慣上配合幼兒園,幫助孩子儘快心理斷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