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莫名的疼痛、厭食或暴吃、無端生氣、煩躁……你是否常被這些“症狀”煩擾? 心理醫生表示,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或者遇上挫折,就容易出現一些情緒障礙伴發的症狀。心理專家提醒,當情緒病被長期忽略或被誤診, 不但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更嚴重的是會往心理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演化,所以不可掉以輕心。

莫名疼痛? 原來是情緒病作怪

“一聽到‘加班’兩個字,就覺得頭痛加劇。”在外企工作的JUNE 是一名核數員,工作時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旦出現疏漏就有可能造成公司重大的損失。

由於最近半年經常加班, 令她的偏頭痛越來越嚴重,有時甚至還“周身痛”,吃了止痛藥也無效,去看醫生,做了CT、核磁共振,沒發現異常。上周,JUNE 向公司請了年假, 想好好休息一下, 沒想到一放假,疼痛竟不治而愈。

“如今,越來越多人被情緒病困擾。”

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黃家良介紹, 在他接診的患者中, 有30%以上由於情緒障礙而導致身體疼痛以及其他身體不適,追根溯源其實是心理問題。通過舒緩壓力等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疼痛等不適。

黃家良分析,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帶著情緒,如開心則會笑而快樂,失去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悲傷,感到不公平就會生氣等等, 當情緒長期處於被壓抑的狀態,身體就會因情緒不能被滿足而引發不適的反應, 這些不適反應通常不被重視,或意識不到是因情緒而引致的, 因此常常被誤認為是身體疾病。

拖而不治,不良情緒或成心理病

黃家良介紹, 情緒病緣于“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凡事過於執著、要求過高、完美主義、情緒容易波動和緊張,是情緒病高發的主要內因。而工作和生活壓力則是現代都市人患情緒病的外因。當情緒病被長期忽略或被誤診,則會往心理病(如抑鬱症、躁狂症等)演化,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情緒病的病徵可分為身體及情緒兩個方面:身體的病徵有頭痛、失眠、疲倦、腸胃不適及原因不明的身體疼痛等;而情緒病徵有煩躁、緊張、焦慮、情緒低落以及逃避社會交往等。”他建議,如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這些體徵又無法自我緩解時, 應及時求助心理醫生。研究顯示, 認知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均能有效消除情緒病所引致的身體及情緒症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