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的可怕之處在於迅速轉移-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圖文整理/i-Nature編輯部
身體在正常的情形下,會不斷有新的細胞生長出來,以補充不斷死亡的細胞,這「死亡」及「新增」的過程是受身體嚴格控制及維持平衡的。而癌細胞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外來致癌因子的刺激、內生性的基因突變或是細胞凋亡(apoptosis)自然機轉的喪失,使生物體內細胞的生長、分化(differentiation)、增殖(proliferation)、自然凋亡的調控出現不平衡,導致細胞不正常的增生,因而產生癌。
■ 歸類癌細胞有以下六個行為特徵:
1)癌細胞能不理會調節細胞增殖的訊息而無限的繁殖。
2)癌細胞能避免細胞凋亡(apoptosis)現象。
3)癌細胞能防止有計畫的對生長的限制。
4)癌細胞有不穩定的基因。
5)癌細胞可以離開原來居住的組織,也就是說,具有侵略性;癌細胞可以在別處組織存活與繁殖,表示它們具有遷移性。
6)癌細胞會經由血管新生作用產生以利於侵犯、轉移至它處。
癌細胞的形成與細胞凋亡(apoptosis)有很重大且密切的關係。由於癌細胞即不受體內正常凋亡的機制影響,而不斷的增生,其中桑黃的作用之一即是誘使癌細胞進行凋亡以達到抑制腫瘤,達到抗癌的目的。
■ 轉移方式分為六個階段
癌症的可怕之處在於轉移,而且速度非常快,往往成為症狀惡化與造成死亡的關鍵。因此治癌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控制癌細胞發展、預防腫瘤轉移。
通常我們把最早在人體內發現的癌症病灶稱為原位癌,如果未能早期發現、早做治療,這些腫瘤細胞不斷進行等比級數分裂之後,原來的組織或器官無法容納,就會隨著血液或體液(尤其是淋巴液)轉移至其他部位。轉移之後還必須有充足的氧氣和養分才能成長、壯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腫瘤本身就會新生、發展出血管網路,從鄰近器官中攫取養分以壯大自己,等到轉移處已無充足的養分可以吸收時,乃再度轉移至他處,最後使人體油盡燈枯或出血、體液不斷流失而與腫瘤同歸於盡。
也就是說,腫瘤成長到相當程度之後,就會新生許多血管,藉吸收養分而快速成長,壓迫周圍組織,最後穿透基底膜,轉移至其他組織或器官。腫瘤細胞為了能不斷地在器官、組織中生長、茁壯,一定要建立新的營養來源管道,因此必須新生血管以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統攻擊;這就是腫瘤生長到一定大小之後,就會再一次轉移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癌細胞大多透過血管和淋巴組織,才能快速蔓延、擴散至其他部位,其最常見的轉移方式與過程有以下幾個階段:
• 第一階段/原位腫瘤藉著結締組織的基底膜,與人體原有的血管系統分開,以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擊。
• 第二階段/當腫瘤逐漸變大、向外發展時,活躍的癌細胞即以等比級數增加,
進而影響到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癌細胞被宿主的免疫系統發現,淋巴球、巨噬細胞、多核性白血球開始反擊時,癌細胞即直接侵入基底膜,由血管或淋巴轉移出去,使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全面追勦。
• 第三階段/一旦癌細胞侵入淋巴球和血管,就利用血球細胞間的作用力,造成血纖維蛋白沉積,形成局部血栓塊(embolization);然後癌細胞再藉血栓塊粘附於微血管內皮,逐漸破壞微血管壁,終致破裂出血,達到全面轉移的目的。
• 第四階段/破壞微血管壁後,癌細胞即藉中性球的幫助,在內皮細胞的間隙處打開一個小洞,使癌細胞逸出血管外(extravasation),進入準備轉移的器官、組織中,迅速潛伏、發展。
• 第五階段/腫瘤細胞轉移至新的組織、器官中,開始增生並形成微轉移瘤
(micrometastasis tumor)。
• 第六階段/微轉移瘤周圍再度新生血管,許多彎彎曲曲的新生血管縱橫交錯,這就是被轉移的器官內往往可以發現大量的腫瘤結節的原因。
(本文作者/陳啟楨)
(摘自/桑黃抗癌第一名/元氣齋出版)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6/3/880.html#.UR4V_5PVUx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