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方正/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兼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

 我們在評估服務品質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管理者強調服務客製化及差異化。台灣服務業目前也確實朝此方向在提升品質。其實,服務業競爭力的培養和中國功夫修練很類似,要練好功夫一定要先練內功,再練外功,如果只練外功就是叫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

 服務業的經營也是如此。那麼,什麼是服務業的內功呢?

 首先是例行工作(routine)。中國人在從事服務業上最大的致命傷就是太聰明,聰明到你教員工用A方法,他們就可以發明B、C、D方法來完成工作,雖然看起來結果一樣,但有時會發生重大錯誤。

 舉例來說,餐廳廚房內的冷凍冷藏冰箱在工作時間每小時要抄表檢查溫度,一般由助廚檢查簽名,領班在表格上複檢簽名。照理說,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例行工作,但是中國人的做法也許頭一、二天會抄表檢查,過了一個星期變成三小時檢查一次,一個月後一天檢查兩次。複檢的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從事服務業一定要確保各項例行工作均操作無誤,因為一個冰箱溫度的不察,可能導致的是大規模食物中毒。我們在工作中,要了解無數的例行細節,並確認它們確實被做好。

 其次是共同觀念(consensus)。延續上個問題,中國人在工作上最怕的就是大家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公司可以把一項工作的內容流程用書面清楚建立,但員工不一定會照著你的方法做,例如,打掃房間的人對於標準作業程序只完成了八○%,在房間檢查時被找出了一些缺點,大部分員工的觀念會覺得主管存心挑剔,因為她們已經覺得房間很乾淨了。櫃子邊緣、床下面又看不到,為什麼要擦?唯有打掃的員工在觀念上都了解飯店的要求,以及如此要求的原因,打掃房間這件簡單的工作才能做得正確完美。

 日本茶道中有七項做好茶會的規定,其中第一項就是「茶要泡得好喝」。以中國人的眼光來看,一定覺得日本人很笨,「茶要泡得好喝」還要說嗎?然而,以米食為主的中國人開的餐廳,有每家都把飯煮得好吃嗎?看來,數千年來中國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習慣還是改不過來。有心從事高附加價值的管理者,還是好好磨練公司的基本功吧!(本文節錄自《非比尋常的一天》,天下雜誌出版 )

arrow
arro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