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奎爾奇(John A. Quelch)、凱瑟琳‧喬茲(Katherine E. Jocz)/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副院長、哈佛商學院助理研究員

編按:星巴克(Starbucks)遍布全球,從台北到布達佩斯,到處都有。但對顧客來說,決定到星巴克和其在全球總共開多少家分店沒甚麼關係,顧客在意的是在當地店裡能否享受到最棒的咖啡體驗(不管你是從口味、價格、環境、...等服務元素來定義這種體驗)。由此看來,雖然星巴克是一個全球品牌,但無數的在地服務競爭將能左右其成敗。

 所有的專家和評論家總能很快指出商業情勢,將這樣或那樣變化,也總是預言老舊的想法將一一被淘汰:數位化會取代實體通路;全球化會取代在地化;然後,新的一切會取代所有老舊的東西。

 不過,我們一路觀察下來發現,所有的潮流都不是那樣非黑即白;迎向新潮流,並不總是代表舊的潮流會完全退去。

 行銷商現在面對一個複雜的情勢。那就是,沒有顧客會純然地傾向全球標準化,或適應在地的服務,也沒有顧客只在實體商店或只上網買東西。雖然我們越來越常接觸到相同的想法、產品和服務,但這並不表示我們都想要同樣的東西。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待事物各有各的態度和看法。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因為家人、朋友或人生經驗,和遙遠的地方產生聯繫,而覺得自己是世界公民。

 但同時,我們還是參加自己社區裡的活動,支持本地的商家和產品。在其他情況下,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個狂熱的愛國分子,不過,我們也可以完全不在意品牌的原產國,只要我們能買到最有價值的品牌來滿足個人的需求。

錯誤的經營策略代價是很高的。

 二○一一年,百思買在全球人口最多、消費者市場成長迅速的中國,關掉了全部的店;這九家分店,自開業到結束營業不過幾年時間。顯然這家美式商店不能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也無法和中國的對手競爭。

 家得寶量販店也結束了北京所有的分店,不過在間接成本較低的二、三線城市還留有據點。二○○六年,全球排名第一的零售商沃爾瑪,也因銷售成果令人大失所望,而離開德國和南韓。多年來,沃爾瑪在中國一直落後家樂福,而到目前為止,也只在那裡擁有少數一些合資分店。一般認為,家樂福在適應在地需求上做得最出色。

 儘管形成全球化的因素再多、影響再大,都還不足以使在地變得毫不相干。民族國家至今還是世界人口的基本組織。現代通訊雖然能讓人跨越國界建立或加入虛擬社群,但我們多半只會用這些資源來和隔壁的鄰居聯絡,而不是和地球另一端的某某人建立關係。

 即使是全世界走透透的人,他們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待在一個小的地區裡。我們對在地的感受,隨著身為社區一分子的經驗而來,而這個社區不是地球村,而是你我居住的街坊鄰里。這種對在地的感受是你我心靈重要的一部分,而這種感受的延續,也是你我身心得以舒適和安康的源泉。

 我們對地方的直覺還是更傾向於在地,而不是全球。當全世界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糾結,就有更多人會強調在地化比全球化更重要。這樣的趨勢為大大小小的行銷商提供了商機。從各地方的角度來看,進入市場的障礙很少,而且很多消費者都渴望有機會支持在地的供應商。

 任何人只要有與眾不同的點子,就能在市場裡擺個攤位。對跨國行銷商而言,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其全球規模和視野等種種效率,不論是從這個社區到那個社區,從城市到農村,從發展中國家到新興經濟體,或是跨越不同洲際,調整產品以符合所有消費者的各種偏好。總之,不論規模大小,地方依然重要。 (本文摘選自《Google為何打不進中國》,時報,2012年7月16日出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