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強森(Steven Johnson)/創新研究者、專欄作家
出版公司: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1-10-26
導讀:黃祖強
很多書與研究都提到創意和創新的重要與成就,然對於創新背後形成的模式,卻鮮少出現深入具體的研究。
本書作者有感於此,開啟了創意的起源的探索並進一步研究如何建造能促進創新的環境與網絡。
從所有創新與發明找到共同的特質,如詩人與工程師這兩種專業技能型態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其好點子問世過程卻有可能相似的發展與協作模式。因而從近代創新史的脈絡中,分析跨領域的諸多例子,比方科學典範、音樂類型軟體平台到新的政府模式,最後歸納出獨特創新背後的七個關鍵模式:
1.比鄰的可能性─人們需要更多工具,以探索更多邊界。
2.液態網絡─點子喜歡能流動、碰撞、彼此連結的環境。
3.緩慢的預感─點子需要養分和時間,才能完整成形。
4.機緣巧合─結合幸運與智慧,發現原本沒有特別探究的事物。
5.生成性錯誤─從錯誤中汲取養分,雜訊讓人變得更有創意。
6.功能變異─借助其他領域的點子,產生意料之外的新用途。
7.堆疊平台─其他使用者能在前人建立的結構性基礎上,創造新作品。
回顧自然與人文的創新,作者也發現:築牆圍住好點子的環境,長期而言,其創新能力比那些較開放的環境低。好點子不一定想要擺脫束縛,但的確想與其他點子連結、融合、重組。它們想要跨越概念邊界,重新改造自己。它們不單想。
亦即,開放與連結最終還是比純競爭性的機制更有益於創新的發展。
藉由資源共享、多人共同協做的環境,最有利於創意和創新。不論您從事什麼行業、擔任何種職位,從本書的七大模式中,可以協助思考如何提昇自己的創意能力,創造出可促成更多好點子的優勢環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