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造成的喉嚨發炎、肺炎、全身性感染等...抗生素是唯一的救命良方,不過很多經過抗生素治療的案例,在連續服用抗生素3-4天開始,就會有拉肚子的現象發生,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幼童,發生腹瀉的狀況,可能讓病情更加雪上加霜。
服用抗生素會造成腹瀉,主要原因來自抗生素在殺滅人體內有害菌時,同時會將腸道中能抑制壞菌生長的益菌殺滅,腸道中的益菌被殺滅的同時,造成腹瀉的細菌又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就會趁機活躍,導致腹瀉的發生,一份由波蘭兒童腸胃道醫學研究單位,針對766名正在服用抗生素的兒童所做的研究,發現每7個小朋友中,就會有一個出現嚴重腹瀉的問題,在補充活益菌後,其腹瀉狀況改善了56%,因此住持此項研究的醫師群建議,兒童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同時,應該同時投與活益菌補充劑。


文章標籤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一波又一波冷氣團的報到,也宣告著過敏好發季節已正式豋場,對於呼吸道過敏的患者,真是苦不堪言。
過敏是體內免疫細胞活性失衡所造成,人體內跟過敏有相關的免疫細胞主要有Th1、Th2及Treg,正常狀態下Th1與Th2應維持活性平衡,並受到Treg的調節,如此,身體才能維持健康的狀態。但是,當體內Th1與Th2活性失去平衡,而Treg又無法有效調節Th1與Th2,導致體內一直處在Th2活性過度活化的狀況下,體內會產生大量過敏抗體IgE,當遇到過敏原時,兩者就會結合並刺激肥大細胞釋放出發炎物質,當此發炎物質作用在鼻腔,就是所謂的過敏性鼻炎,作用在氣管部位,就會引起氣喘,作用於皮膚,就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換句話說,不同的過敏症狀,其實發生的原因是一樣的,都是因為體內免疫細胞活性失衡所造成,差別只在於發炎物質作用的部位不同罷了!當過敏發作時,藥物可快速而有效緩解症狀,但藥物並無法調整體質,所以患者體內還是處在免疫失衡、過敏抗體IgE濃度過高的狀況下。因此,當患者再度接觸過敏原時,過敏症狀又會再度反覆發作。
近年來,有許多文獻指出,特定的功能性益生菌,可藉由定殖在腸道黏膜組織上,持續刺激免疫細胞,讓Th1、Th2活性失衡的狀態恢復平衡,體內就不會產生過多的過敏抗體IgE,如此一來,過敏才能從根本獲得調整,因此,利用益生菌調整體質,才能幫您有效擺脫過敏的困擾!


文章標籤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型的檢驗方法不相同,第一型過敏反應主因為肥大細胞被活化,過敏原直接與肥大細胞表面之IgE結合,使肥大細胞釋放顆粒,導致過敏症狀發生,作用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過敏反應。

免疫學上四種過敏性疾病如下:
免疫分析法,將具有共通性作用機轉的疾病,區分為下列四種:
(1)第一型(Type I):起因於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 E (Ig E)。此種立即性的過敏反應,說明了傳統上治療之免疫疾病。
(2)第二型(Type II):起因於特殊的抗體結合到宿主細胞並將其殺死(細胞溶解)。此種反應通常發生於藥物作用,尤其是藥物造成的溶血性貧血。此種機制亦發生於Rh陰性的母親懷有Rh陽性的嬰兒,所引起的溶血性疾病。

文章標籤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過敏是許多父母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因此父母總是尋求很多可以改善小孩過敏發生的方法,隨著醫學的進步,發生過敏時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益生菌已被證實是可減緩過敏發生、改善過敏體質的輔助食品。

益生菌是對健康有益的細菌,可將產生過敏的免疫失衡如降低過度免疫反應Th2細胞,增加Th1細胞能力,將Th1與Th2保持在適當的平衡點,一面保持免疫活性,又不會引起過敏,藉此改善過敏體質降低過敏發生。許多準媽媽們為了能讓小孩不要受過敏之苦,開始選擇補充益生菌來預防寶寶產生過敏體質,最好的方法從懷孕開始食用益生菌,因為母體的腸道健康與寶寶的腸道健康有很大的關聯,而母乳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天然抗體IgA,寶寶好吸收、又能提昇免疫能力。發生過敏的小孩最好的營養來源還是母乳,水解蛋白奶粉營養價值與改善過敏能力都不如直接餵食母奶。但哺乳的媽媽還是要注意飲食,有些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其中的蛋白質會透過乳汁傳遞誘發小孩過敏反應,對於寶寶一歲前也可於母乳或牛奶中直接添加少量的益生菌來預防過敏的產生。

想要補充益生菌的準媽媽及兒童,市面上許多抗過敏的益生菌產品要如何選擇呢?可由簡單的方法辨識,好的抗過敏益生菌產品必需具備基本調整腸道功能及調整過敏體質的功能,例如鼠李糖乳酸菌 (Lactobacilluus rhamnosus GG, LGG);副乾酪乳桿菌 (Lactobacilluus paracasei);但隨著益生菌臨床研究的知識與技術演進,新的抗敏菌則以唾液乳酸桿菌 (Lactobacilluus salivarius, LS菌)為主,這種細菌駐紮在小腸和大腸內,可以幫助產生乳酸,使腸道環境酸化,讓病原不能生存。它們還能形成一般稱為「腸壁屏障」的結構,阻隔過敏原和病原穿透腸壁進入血液。對於預防腹瀉、脹氣、便秘、降低過敏都有功效。


文章標籤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常用為益生菌的菌株以乳酸菌佔絕大部分,人類食用發酵乳品歷史悠久,乳酸菌被認為是安全、有益的腸內菌。益生菌常駐於腸道,在腸內大量繁殖,在腸壁上形成一道“菌膜屏障”,使有害菌生長發育受到抑制,達到保護身體的功能。醫學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20億~50億乳酸菌的益生菌,才能發揮屏障的效果。

依據文獻報導,補充益生菌對人體有以下的功能:增進食品之營養、防治腹瀉、緩解便秘、緩解不耐乳糖症狀、預防陰道感染、緩解過敏作用、促進維生素合成及酵素產生、穩定腸內菌相,並去除腸內致病菌、產生抗菌物質,增強宿主免疫力、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大腸癌之風險、抑制腫瘤等。益生菌為何會產生功能?依據實驗結果,益生菌會產酸性物質,如乳酸、醋酸,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維持腸道內菌相平衡,預防、治療腸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腹瀉、病毒性腸炎。益生菌在繁殖時會產生葉酸、維生素B1、B2、B6、B12等營養物質,還能促進蛋白質消化、鐵、鈣及維生素D的吸收,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例如乳糖不耐患者,因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喝牛奶時易腹脹、腹瀉,也可藉由乳酸菌產生的乳糖分解酶分解乳糖,來改善此情形。最新的實驗結果則顯示,益生菌能改善過敏體質、降低過敏疾病,是因益生菌能讓免疫細胞Th1與 Th2保持在適當的平衡點,一方面保持免疫的活性,一方面又不會引起過敏,例如健康食品普羅敏內含的Lactobacillus salivarius菌株,經臨床試驗證實確實具備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功效,可做為預防過敏疾病的營養輔助品。


文章標籤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家中幼兒一早醒來便開始流鼻涕,甚至用鼻子快斷掉來形容自己,心疼的父母親會希望找到一種有效改善過敏症狀的方式;馬桶是每個人的好朋友,但好幾天都無法找它舒解身體的壓力,將腸道中的廢棄物排出,此時心中常有無限感慨;炎炎夏日,位處亞熱帶地區的台灣,環境濕熱,加上現代女性久坐、壓力大及常穿著過於緊身的衣物、不良坐息時間等等,容易造成私密處的防護力下降,形成身心的壓力。

市面上針對改善體內環境的益生菌產品琳琅滿目,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是件重要的事;此外,在對的時間使用益生菌產品也很重要。大部分的益生菌進到人體時,不容易通過胃酸與膽汁的考驗,所以若是沒有額外保護的益生菌產品,使用時機以進食後較佳,因為此時的胃酸與膽汁濃度降底,有利益生菌的生存。若產品內的菌株本身含有耐胃酸與膽汁的能力,更會大大提升益生菌在腸道中存活的機會。但如果是在進食後才使用益生菌產品,益生菌面臨與食物的競爭,雖然可以通過胃部與腸道的考驗,但定殖於腸道中的能力會大打折扣。所以選擇益生菌產品時,可以選擇菌株本身具備耐胃酸膽鹽的能力,空腹的時候服用,以增加益生菌定殖於腸道的機會,將益生菌的功效發揮到最大。服用益生菌產品時,可搭配溫度低於50℃開水或牛奶皆可。但如果益生菌產品加入酵素類成分時,則盡量不要搭配牛奶,因為容易形成膠狀物質,嬰幼兒使用時容易造成奶嘴出口的阻塞,這點需要留意。

並非所有益生菌都有調整改善過敏體質功效,選擇相關營養輔助食品需考量其菌種特性是否能持續作用,並有國家認證把關、安全無虞的功能性益生菌產品。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