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養生觀念史上長壽、多子多孫,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福氣,不少人都渴望長命百歲,並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薦古代最流行的9大養生法,您可以借鑒一下。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佈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作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説,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作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而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古人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説好話、多行善事。

古醫家孟説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説:“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係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適;如係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齣、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