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家朱子】


很少人用市場經濟去看SBL超籃的投資和回報,這的確是個讓人無奈的現象。

SBL打了10年,最近六年收視、票房、廣告都在下滑,以第10季為例,七隊總投資超過兩億5000萬,但聯盟總體營收卻不到5000萬,其中電視轉播金不到2300萬,票房+廣告+相關授權收入不到2700萬。

即便已經打了10個賽季,但SBL還是一個沒有願景的半職業聯賽,七支球團企業「無力」,負責行政主導的中華籃協「無心」,整個聯盟組織架構「無能」。

聯賽的結構、組織、規模、行銷、定位就像個社會甲組聯賽,聯賽總體形象做不出來,球團不知如何投入,籃協沒有改革主張和投資,台灣籃球市場自然做不出來。

最近走訪幾支球團負責人、代表和教練,SBL七支球團對於「市場經濟」的概念與「投資價值」的評估,幾乎是零。

台銀、台啤、金酒三支公營事業背景或冠名贊助球隊,根本不可能有改變,企業背景和僵化機會,讓他們只有配合政策的方向,沒有更大作為。政策沒有堅持落實,立法院不給壓力,僵化營運體制不做出修正,這三支球隊就不會有所改變,成為振興籃球大業的催化劑。

四支企業球隊中,裕隆和達欣是90年代CBA中華職籃留下來的老球隊,裕隆財力沒有問題,但已經怕了,也無心要再加碼投資,改變籃球市場,創造SBL經濟價值。

達欣對籃球還有無比熱情,但職業化和改變需要砸錢和加倍投資,這對達欣來說,無疑是另一種難以啟齒的考量和掙扎。

台灣大是目前最被看好可能做出改變,並且隨時加碼職業化的球隊,母企業也有兩岸市場經濟的考量和需求。

SBL聯盟目前最具指標性球隊是二連霸的璞園,老闆熱情有心,企業實力也夠,真要職業化也沒有問題,但職業化的市場價值與未來性,以及SBL目前的經濟效益,也不是璞園一支球隊說了就可以去執行的層面,更何況,走上職業化對璞園企業和市場經濟有什麼好處和價值,也是未知數。

這是一個很麻煩的現象,如果SBL繼續這樣打下去,這個聯賽也只不過是一個花大錢、欠缺市場價值和效益的社會聯賽,既無法改變台灣籃球市場經濟,也無法留住更多一線人才,同時給年輕球員創造願景和夢想。

但真要走上職業化,以目前七支SBL球隊的企業規模、背景、人才、專業素養,也似乎還不到位,難以成事,更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企業領導人。

1990年中華職棒得以成形,兄弟象老闆洪騰勝是創辦人兼強有力執行者,1994年中華職籃誕生,前泰瑞老闆洪敏泰的堅持與帶頭衝的勇氣,是最主要催生者,台灣兩大職業聯賽的誕生,都跟棒協、籃協無關,也沒有政府和政策強有力的支持。

SBL一年至少兩億5000萬的球團企業投資,應該可以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和營收,也可以更有效的經營運作,取得更大的投資效益,發揮更大影響,提升籃球產業和競爭力。

從市場經濟和投資效益去看SBL的未來,評估SBL經營現況,做出必要的改變和提升,應該是球迷、教練、球員最想看到的未來。

【2013/9/10 聯合新聞網】

 

全文網址: 營收低、沒政策支持 SBL職業化困難 | 深入報導 | 籃球風雲 | udn運動大聯盟 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476027#ixzz2ip9Iw6Oj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