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癢疹-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

 

結節性癢疹患者集中在二十至六十歲的青壯年,男女均有,主要在四肢,尤其伸側產生○‧五至三公分之間的硬結狀癢疹,伴隨邊緣不規則的色素沈澱,癢的感覺每次持續幾分鐘到一至二個小時,由於癢感十分強烈,因此往住會抓得皮破血流。

 

所謂癢疹,一般是指呈突起狀的癢疹。理論上,和溼疹一樣,可以分為急性癢疹〈一般指蚊蟲叮咬〉、亞急性癢疹〈相當於丘疹性溼疹〉及慢性癢疹〈即結節性癢疹〉,在形態學上,又有所謂單純性癢疹、輕型癢疹、多形性癢疹、色素性癢疹、群聚性癢疹等名詞,但除了結節性癢疹、色素性癢疹外,其他癢疹的診斷已逐漸少用。

 

在結節性癢疹的切片下,可見病灶內的神經呈現增生現象,因此有人推測局部的神經末梢或許會分泌一些引起皮膚發癢的物質。

 

多數結節性癢疹,只是單純的皮膚問題,但有時也可能是愛滋病、淋巴病等全身疾病的表現,而一些其他皮膚病如扁平苔癬、水泡症等,也可能有相似皮膚的表現,需格外留意。

 

統計上,結節性癢疹較容易發生在異位性患者,與個人的情緒也有一定的關聯。

 

因此保溼處理及安定情緒是會有些助益。外用的止癢藥,除強效的類固醇外,幫助不大。病灶內的類固醇注射或全身性的類固醇處理,則是一般較常用的方式,也有人以冷凍療法,將一個個病灶「凍傷」脫落,但容易留下色素性的斑痕乃至疤痕。

 

但如果要談到療效,曾經名噪一時的「沙利竇邁」這種安眠藥,應該名列第一,這種藥曾經因導致畸胎,而消失好一陣子,但現在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但在目前仍取得不易。另一種治療方式,則是紫外線全身照光治療。

 

(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 台視文化 蔡呈芳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