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粒腫-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蔡呈芳 醫師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

 

粟粒腫,是一種表淺性的小型粉瘤,大小約○‧一至○‧二公分,即約大頭釘頭般大小,顏色呈現白色或微黃,在皮膚及黏膜〈尤其幼兒上顎、牙齦〉都可能產生。粟粒腫在醫學上分為兩種,其中一種稱為原發性粟粒腫,在任何年齡,甚至於出生就可能有,沒有性別差異,成人主要發生在臉部,集中在眼睛周圍及臉頰部分,幼兒則在鼻子也很常見;另一種粟粒腫則是因皮膚受傷而形成的。

 

原發性粟粒腫可以來自發育不良的毳毛毛囊,少數也可以是由汗管細胞所形成。原發性粟粒腫在組織檢查上,可能與毳毛或汗管相通,但與皮膚表面是完全不通的。多數原發性粟粒腫的形成並無明顯外傷,與皮膚上的小傷口,或清潔用品的刺激也扯不上關係;因使用過於油膩的眼霜或其他眼部保養品而引發的狀況,也無正式的報告。新生兒的粟粒腫,可視為皮膚內毛囊汗腺的原始細胞分化異常的現象,而在成人則原因不明,少數是在日曬等傷害後形成。

 

相反的,續發性粟粒腫則是因皮膚受傷而形成,例如皮膚燒灼傷、補皮、磨皮、雷射、化學換膚等,使新生的表皮被包裹在真皮內形成粟粒腫,或是原本的毛囊、皮脂腺管可能會受傷阻塞而形成粟粒腫,在這些情形下,續發性粟粒腫與皮膚表面是相通的。也有些情形是汗管因發炎〈如水泡性疾病、扁平苔蘚、皮膚淋巴瘤〉或外傷而在皮膚內斷裂,留在皮膚內的汗管增生後,無法與表皮接通而形成粟粒腫。引起續發性粟粒腫的原因,還包括外用類固醇的使用導致的皮膚萎縮、放射線治療等原因。

 

原發性粟粒腫,由於跟表面並不相通,因此即使用力擠也不容易清除。醫療上醫師會以小針或尖刀將表皮挑破,再將粟粒腫擠掉,不過如果囊腫壁未能同時清除時,很容易在原來的位置復發。另一種方式是直接以電燒將粟粒腫燒掉,雷射自然也可以有相同的作用。至於續發性粟粒腫,如果與表面相通,則可以輕易擠掉。
在日常護理上,對粟粒腫能做的並不多。

 

由於原發性粟粒腫病因不明,自然是無從預防,不過有一小部分是與曬傷及慢性日曬有關,所以防曬還是有一定幫助,而一旦形成,除非有適當工具,否則不易自行挑除。至於續發性粟粒腫多數是與外傷及手術、換膚有關,以磨皮雷射而言,約有百分之十四會產生。術前使用外用維生素A酸或果酸,或許有些預防效

 

(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 台視文化 蔡呈芳著)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