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開始 前往澳洲西部-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1、啟程之前

 

能夠以旅行為生活嗎?
我開始思考這件事,是在二○○○年剛進研究所時。這個想法,源於我在大四旅遊印度和孟加拉一個月時,受到強烈的衝擊。當時,我希望再有一趟能多看一點的悠閒之旅,開始思考是否能把旅行當作生活的辦法?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對報導文學的工作很感興趣。說坦白一點,或許是嚮往。受到澤木耕太郎的強烈影響,我也希望能夠寫出像《不敗的勇者》、《人的沙漠》那種詳細追蹤人生百態的非小說作品。
有人勸我先到報社或出版社上班,累積基礎訓練比較好。但我的想法很單純,只想直接記錄想寫的東西以考驗自己,也抱著不論怎樣總會有辦法的莫名樂觀。於是決定,先開始存錢,然後漫遊國外順便採訪報導吧。
在物價低廉的國家做旅行報導,大概比在日本打工賺錢還要輕鬆,而且可以當作自我訓練。只要善用電子郵件和網路,與日本保持連絡,那種生活一定可行。
最重要的是要輕鬆愉快,隨興所至,寫文章度日。這樣自由的生活,在日本根本不敢奢望。
我會有這樣強烈的意願,還有一個私人的因素。我從高中起一直為口吃所苦,無法好好表述的症狀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學會掩飾這個缺點的說話技巧,談吐開朗,所以很少人發現。但我為了掩飾,耗費相當多的精力,經常感到疲累。像我這種狀態,將來就業以後,在忙碌的組織中恐怕無法隨心所欲的工作。因為有這層苦惱,所以想開拓一條不隸屬於組織的自由工作之路,必須如此的心情成為我的強大後盾。

 

我就讀理工研究所時,除了打工存錢外,也開始撰寫遊記。有了文章可以換取稿費的經驗,畢業後便開始自己挑選主題撰寫報導。那時是二○○二年。
當然,我的文章並沒有立刻得到雜誌青睞。我多方奔走鑽營,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
但我依舊進行旅行計畫,二○○二的下半年,我和素子開始具體討論出發的時刻。我們各自存了些錢,能夠保障我們在亞洲幾年沒有收入的生活外,回到日本後還能重新再出發。我的資金有一半是獎學金,素子的錢則是她工作四年來一點一滴存下的。

 

素子的旅行目的和我完全不同,旅行能不能成為生活?對她而言並不重要,她只想做一趟長期旅行。她是京都人,到東京就業,過了四年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正是生活想要求新求變的時期。她對旅行充滿欣喜。
我想把旅行當作生活,素子則覺得一趟三、四年的旅行無妨。對旅行歸來後重回上班族生活,也無所抗拒。因此,用存款去做想做的事情就好。對於純粹的旅行,她的熱情強度更甚於我。
我們都認為,如果是以年為單位離開日本,先結婚還是比較好。我們在一起五年多,也在考慮何時結婚,因此出國前結婚,在種種意義上,應該是最好的一個做法。
下定決心後,我去京都拜訪素子的父母。
「我想結婚後就離開日本幾年,雖然打算做報導文學作者,但實際上還沒有什麼門路……」
結婚前的四個月。我和素子父母是第二次見面。我正經八百穿上西裝,緊張兮兮到了高級中餐館,老老實實跟他們這麼說。素子事前已大略跟他們提過,我知道他們不會破口大罵「混蛋!搞什麼蠢事!我不會把女兒嫁給你!」但也有心理準備,他們不會輕易答應。
畢竟,我處在「現在=以作家為目標的自由撰稿人、今後=兩人在亞洲閒晃數年、詳情未定」的狀況。
我該怎麼開口?見面前,我和素子在速食店消磨時間,我在廁所鏡子前調整領帶時一直想著這事。
實際見面後,出乎意料的順利。
「有夢想很好,我們支持你,加油!」
當我怯怯說出那鬆散的長期計畫時,岳父先這樣回答我。同樣也無異議的岳母則看著已經端上桌的豐盛菜色高興地說,「來,快吃吧,菜都冷了。」
他們太理解素子那「一旦決定後、說什麼都不改變」的性格,所以半帶著多說無用的心情。他們的親切體貼,讓我鬆一口氣,由衷感謝的同時,也樂享難得吃到的中國菜大餐。
告別岳父母後,我和素子輕鬆漫步在高樓林立的烏丸通。剛剛入冬的京都,氣溫寒冷,但依然讓我們想像得到接著會來的溫暖春天。

 

二○○三年三月。
京都的櫻花還沒開。再過幾個星期,櫻花才會開得燦爛美麗。帶著些許的遺憾,在淅瀝瀝的小雨中,我和素子分別撐著綠色和紅色的油紙傘,在家人和朋友圍繞的歡樂氣氛中,緩緩走在紅光耀眼的上賀茂神社院內。我第一次穿著和服褲裙,素子第一次穿上白無垢禮服。

 

婚禮順利結束後,到啟程的六月以前,我們每天都在準備。
我像做最後掙扎似的,到處接洽願意刊載我文章的雜誌,在出發之前,總算有點眉目。那是一個朋友擔任總編輯的小月刊,談好以隔月方式刊出一篇簡短的人物報導。認真寫作了一年多,總算在出發前抓到一點頭緒。

 

出發的日子終於來臨。
我們各自攜帶一個體積約七十公升的大背包和一個小型提袋,前往關西機場。我的行李大部分是工作用品,筆記型電腦、照相機、週邊器材等。
我爸媽也從東京趕來關西機場。讓我確實感覺這趟旅行果然是件大事。告別家人時,心想返國的日子可能遙遙無期吧。(實際上因為素子的姊姊結婚,我們很快就回國一趟。)
我並不想一直待在海外生活。雖然只打算停留三、四年,但感覺好像沒有結束的時候。我當然知道,人生有限,時間也有限。但二十六歲的我,還沒有實際的感受。想到我們前面展開的是未知國家的遭遇與生活,就覺得前途寬廣無限,要在那個世界度過的時間也是無限。完全不需要思考幾年後我們如何面對返國的日子。

 

(本文作者/近藤雄生)

(摘自/遊牧夫婦/馥林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