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脈象的力量-共振能量及疏泄的力量-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我們體內存在著一種會共振的東西,丹田也存在著一種會共振的系統,經絡系統,而脈象要反映的就是這些東西。缺乏了共振系統的看法,也直接宣告著現代醫學對循環動力學的研究存在著不足之處。而五行所表示的,也就是不同性質的能量共振,是存在著科學上的解釋。

 

在整個連通管的概念上,推動血液前進的主要力量除了心臟之外,就是存在血管壁上的彈力,也就是共振能量。這份能量在血管壁上形成一種類似用手擠壓香腸的效應,推動著血液往前流動。而這份能量的根本來源,古人直指為「腎氣」,也就是身體深處共振的源頭,故名為「先天之氣」;缺少了這份共振能量,血管就會失去彈力,而血液就會變成像裝在一個大袋子裡一樣,根本沒有辦法流動。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也因此,我們試圖由脈的是否細小、是否緊繃、是否有力、是否阻滯的狀況來反推這份共振能量是否和諧,也就是參與這份共振能量的五臟經絡系統的共振是否和諧,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思考方式,這就是能量醫學,以經絡共振系統為治療對象的醫學方式。而事實上,古人所記載的十二經絡系統,便是立基於共振的基礎上面,只是古人所使用的是方術的詞彙罷了。

 

另一個影響脈象的力量,就是疏泄的力量,疏泄的力量不足,脈象就會緊。主氣的力量不足,脈象就會弱。主營養吸收的力量不足,耗費太多,津液不足,脈象就會細。而整個狀況不和諧,廢物累積不能代謝,脈象就會澀。這是疾病和脈象最基本的相關。飲食不節,過度勞累,身體的能量共振系統不足應付時,慢性病就容易產生,這是很明顯的事實。

 

古代醫學的表達,對共振理論也許不能直接說了出口,但卻可以直接悟出存在於脈和疾病間巧妙的對應關係,對五行以及三陽三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存在著非常深刻的體會,把醫學帶離了方術的範圍,進入了理性辨證的時代,這是張仲景的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只有瞭解了這樣的思考邏輯,才算真正踏入了中醫的殿堂。

 

中醫這樣的能量醫學,是立基於理性思考的,不是立基於玄學,只不是它思考的對象是能量的象,也就能量的共振系統,脈診便是這樣子的診斷工具,我們必須這樣子去看待脈診才能得到有用而客觀的基礎。同時,主觀和客觀之間的距離便可以成為一種看病的藝術,而不是各立門派的對立爭執。

 

事實上,要當一個好的能量醫學的醫師,是很不容易的,不僅要能心手合一,客觀的解讀病患氣色、脈診、舌象、症狀各方面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另一方面,在專注之中,病患疾病的負面能量也容易在無形之中和能量醫學的醫師本身形成了能量交流,進而侵蝕診治者本身的健康,這是所言不虛的。一般而言,這樣子的診治醫師通常是對生命充滿著熱忱,不然是不容易這樣子去做的。

 

而從能量醫學的角度看去,大街小巷上的中西醫診所目不暇給,但真正深入能量醫學的核心邏輯的診治者卻是寥寥無幾的,坊間的很多中醫都是用西醫的邏輯,用「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方式執行中醫,嚴格來說,已經失去了中醫能量醫學中的精華所在。而西醫更不用說,絕大部分是完全沒有中醫涵養的。

 


(本文作者:劉國年)
(摘自:人體電力公司,由大康出版社發行)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5/5/274.html#.UZO0iZPVU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