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里爾Trier-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位於山坡遍植葡萄樹的莫賽爾(Mosel)河畔,地點接近盧森堡,擁有超過2千年歷史的特里爾,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古老的基督城主教所在地。在中古世紀時期,特里爾主教(Archbishop)是重要的基督教會(ecclesiastical)王子,掌控萊茵河沿岸到今日法國邊界的土地,他同時也是可以遴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七位重要候選人之一。

據說,早在西元前1世紀古羅馬人到達此地之前,亞西里人(Assyrian)即已在此開墾定居,建立起城市規模的聚落。法蘭克人在5世紀中旬占領特里爾、9世紀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聖馬提亞斯的遺骸讓特里爾成為朝聖的地點之一,到了1473年特里爾大學正式創立。

西元17、18世紀時,法國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數次入侵特里爾,並於1794年法國大革命時將此地據為己有。到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特里爾才重回普魯士王國手上。

【尼格拉城門與市立博物館Porta Nigra & Simeonstift Museum】

特里爾最著名的就是保存良好的古羅馬時期與中古世紀的建築遺跡,其中以尼格拉城門最知名,又有黑色城門之意,那是因中古時代灰色砂岩石塊受到綠鏽的汙染所致。這座阿爾卑斯山以北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城門,目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該城門興建於西元180年,當時古羅馬人經常使用大型的岩塊興建公共建築物。他們會將兩塊巨石水平放在一起,中間不靠灰泥黏合,而是以鐵箍銜接,每個鐵箍在城門內東邊的螺旋樓梯上都看得見。許多巨石上的洞有生鏽的痕跡,顯示中古時代的人們曾敲鑿這些洞將鐵箍回收再利用。

1028年時,希臘修士Simoen則利用這些巨石,築牆把自己關在東邊的塔裡隱世修行,死後遺體亦埋於城門內,並被封為聖人。為了彰顯他的事蹟,城門內建了兩座小教堂。截至今日,整座門唯一遭破壞的地方,只有東邊塔樓的上層。

和尼格拉城門連接在一起的是,建於11世紀的Simeon學院(Simeonstift)。這裡曾是研讀修士的住所,整棟建築物包含一間餐廳和市立博物館,展出超過300件埃及時期的紡織品、埃及木乃伊、雕像、油燈、中古時期與文藝復興的繪畫,還有20世紀初期的文物。二樓則有部分地面還維持著1060年興建時所使用的橡木地板。

【市集廣場周圍Around Hauptmarkt】

受到維京人於西元882年前的攻擊摧毀後,樞機主教便從河畔遷移到今日的市集廣場一帶。直到今天,該區域仍然主導著特里爾市民的生活作息,而廣場中央的噴泉亦從1595年至今源源不絕。

從10~12世紀之間,特里爾的樞機主教曾下令大教堂興建城內最高的塔。由於經費不足,使得高塔的風格紊亂,例如教堂南邊的塔既有羅馬式建築,上方於1515年增建部分則為哥德式風格。

市集廣場的東側是聖彼得大教堂(St.Perter’s Dom),這座羅馬天主教堂約興建於西元11、12世紀,是德國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裡面保有西元10世紀建的聖安德魯祭壇,是最傑出的奧圖曼藝術(Ottonian art)作品之一。此外,在這裡還看得到一件傳說是包覆耶穌遺體的長袍,可惜要每隔數十年才會展出一次。大教堂旁邊的聖母教堂(Liebfrauenkirche),建於西元1270年,為德國最古老的哥德式教堂之一。

至於市集廣場周圍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要算是拱形塔樓(Steipe)了,其名字源自特里爾方言,意思是「支撐物」。這座建築物位於市集廣場與Dietrich街交會處,在1483年曾經改建、1944年曾遭砲轟摧毀、1970年整建完成。

紅色之家曾是糕餅公會所在地,以及教堂參事祕書Johann Wilhelm Polch的住所,由Wolfgang Struppeler所設計。其中最重要的碑文,訴說著特里爾1,300年來比羅馬還古老的傳奇故事。目前拱形塔樓與紅色之家均不對外開放,遊客只能參觀建築的外觀。

【選舉人皇宮Electoral Palace】

該皇宮座落於君士坦丁古羅馬大教堂旁,公認是世界上最美的洛可可風格皇宮之一,當中有座階梯更展現出樞機主教的莊嚴華貴。

1615年選舉人Lothar von Metternich在位時,興建了目前北邊與東邊的建築物;西邊與南邊則是Philipp Christoph von Sötern在位時完成的。不過,整座皇宮最後完工,卻是Carl Caspar von der Leyeny在位時。由皇宮南邊部分花園的位置欣賞,景色美不勝收,壯觀的洛可可風格樓梯最值得一看。

不過由於皇宮現在作為行政大樓,其庭園、階梯與巴洛克風格的房間,都只有特定日子才對外開放,因此若想參觀,必須注意當地報紙媒體公告的時間。

【古羅馬帝國浴場Kaiserthermen】

1600年以前古羅馬人就建造了這座世界最大、也最令人大開眼界的羅馬帝國浴池,如今同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過去古羅馬時期,人們多在浴場裡從事水中運動,或悠閒喝酒、賭博、談生意,也可以享受按摩、全身去角質、理髮等服務。

走進羅馬帝國浴場,首先會來到熱水池區,其規模大到可以作為今日的戲院或歌劇院,足以容納超過600人。這裡共有六座加熱室,其中四間建在19公尺高處,後來成為中古時期都市城牆的一部分。加熱室的作用在於將引進來的冷水,透過處理,再把水溫40度的熱水倒進池中以供沐浴。中空地板的加熱系統,則可讓浴場的地板及中央大廳維持恆溫。由這裡可以通往地下服務通道,然後接到冷水浴池,而運動場就設在旁邊。

【羅馬式露天劇場Amphitheater】

穿過狀似廢墟的入口大門,就是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圓形劇場,廣闊的空間後來被當作競技場,四周都有護牆及關猛獸的閘門。這座競技場建造於西元2世紀,作為戰鬥士(gladiator)與猛獸打鬥表演的場地,可容納2萬名觀眾。圓形劇場目前設有一座透明的音響裝置(acoustics),是每屆Antiquity文化節的場地,偶爾也用來舉行露天音樂會。

競技場地底下有座巨大的地牢,古羅馬時期要被處死的犯人都會先集中關在此。旁邊則是凶猛的非洲獅或亞州虎,移動的舞台會將犯人升至競技場上,與猛獸做最後的生死搏鬥。

【卡爾馬克思之家Karl-Marx Haus】

影響世界政治極為深遠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祖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年出生於特里爾。當年他所誕生的地方現在已改為博物館,而這棟建築也是當地最美麗的民宅之一,興建於1727年,在1860年又增建了一座大花園。

博物館內主要收藏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文物,並展示馬克思從1848年起,記載有關共產主義理論的珍貴手稿。頂樓則有一系列原始照片、文件與手稿等資料。距博物館不遠處,還有間名為卡爾馬克思研究中心的圖書室,館藏7萬冊書籍史料。

【古羅馬大橋Römerbrücke】

特里爾另一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是古羅馬大橋,也是德國最古老的橋樑,由Pilling於西元144年所建造。這座橋是古羅馬人利用來自Eifel山區的大型石塊與鐵箍一層層堆疊上去,非常紮實牢固。橋樑拱形建築與鋪路部分則是18世紀所做。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座大橋很幸運地在盟軍及時救援下,免於被炸毀的命運。

在莫賽爾河畔有兩座古蹟,可充分展現前人卓越的建築技術,那就是載貨與卸貨的起重裝置,它也同時見證了這條河流曾經有過的繁忙貿易榮景。起重裝置的建築屋頂可以掀開,裡面是巨大的踏車裝置(treadmill),其動力是透過壯漢的力量來移動滑輪(pulley)。北邊的起重裝置建於1413年、南邊靠近古羅馬橋樑的建於1774年。


(本文作者:王惠美/文.攝影)
(摘自:散步.德國:18個私房景點,由華成圖書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