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整理/i-Nature編輯部
牙齒的主要作用是咀嚼食物,幫助人體充份吸收所需要的養份。一旦牙齒狀況不佳,不論是蛀牙、缺牙、咬合不正,就容易造成咀嚼困難、降低進食慾望;無法好好咀嚼,很自然會選擇軟質的食物,不知不覺間養成偏食的習慣,進而造成營養不均、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

除了咀嚼之外,牙齒還具有輔助發音、調整臉型的作用。少了牙齒會影響發音,對溝通造成障礙;而不管蛀牙或缺牙,只用一邊的牙齒咬東西,會因為用力不均造成齒列歪斜,這種情況長久下來,不僅會因為臉部失衡改變臉部輪廓,還可能引發顳顎關節障礙,使人體脊椎歪斜,產生下顎疼痛、肩膀僵硬、腰痛、頭痛等全身性症狀。

牙齒對健康的影響非同小可,我還可以和大家分享一個實例,67歲的趙爺爺,有一天他的活動假牙掉到地上摔裂了,老人家不好意思麻煩孩子,沒帶假牙吃東西,一個月之後,結果胃出血住院,原因是沒好好咀嚼,增加胃的負擔。後來重新製作假牙,就解決了問題。證明不管是自己的牙齒或是假牙,正常咀嚼對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 多咀嚼幾下,讓營養充分吸收/咀嚼次數多對健康確實是好的。常聽人說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嚥,不僅東西會更好吃,還能控制食量,避免吃得太多、吃得太撐。確實,增加咀嚼次數,對身體有大大的好處,咀嚼除了能切碎分解食物,讓食物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之外,還具有促進唾液分泌的重要作用。唾液所含的黏蛋白,能將冷、熱、辣、苦等食物包裹起來,避免剌激性食物直接接觸到胃腸,預防黏膜組織受到過度傷害。此外,唾液還具有修復牙齒琺瑯質、防止牙周病菌的作用。

隨著咀嚼次數增加多,唾液的分泌量也會提高,更能充份發揮保護腸胃、幫助營養吸收的作用。然而現代人受到食物精緻化(入口即化不需要頻繁咀嚼)與飲食習慣失常,例如三餐不定、暴飲暴食的影響,咀嚼次數大幅減少,唾液分泌量不足的結果,加上外食養成的重口味,內外夾攻之下,便是增加胃腸的額外負擔,導致有潰瘍困擾的人愈來愈多。

細嚼慢嚥雖然好,卻不容易持之以衡,原因在於口腔的進食機制,我們會無意識將進入口中的食物送至舌頭後方,食物抵達咽喉入口,就會產生嚥下的生理反射,因此如果能把食物留在舌頭前方,就比較能夠增加咀嚼的次數了。

那麼每口應該咀嚼幾次呢?有醫師建議至少30次,具體來說,便是讓食物在舌頭的前、左、右方各咬上十次,最後再送到後方,我們自然不必每口都咬上30次,也有人建議,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另外,每次用餐時可以搭配選擇味道淡、較少加工的食物,為了品嚐這類食物的味道,很自然會多咬幾下。這些方法都可以參考,再視個人情況改良應用,增加自己的咀嚼次數。

 

(本文作者/謝懷德)
(摘自/一顆壞牙賭上你的50年/三采文化出版)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6/3/1240.html#.URuCV5PVU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