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 Saddle Position—座墊位置

 

Saddle Height For Mountain Bikes—登山車的座高設定

如果你平時騎乘登山車的地形是已鋪設良好的道路或平順的泥土路面,建議就以上一章節所推薦的公路車座高設定方式來建立你的登山車座高。

但這裡有兩點例外,確認你的曲柄長─曲柄自B.B中軸中心點連結至踏板,如果登山車上的曲柄較公路車略長,請降低登山車座墊高度 (兩者曲柄差值.Ex. 2.5mm、5mm等),這是為了讓你在踩踏至下死點時有足夠的膝蓋彎曲量。

反之,如果你常騎乘於技術地形(高落差),座墊高度就不是如此的重要,因為不像在公路上騎乘較固定同一位置不斷重複踩踏。而技術地形你常會在座墊周圍移動並離開座墊踩踏,因此騎乘這種地形並要求精確量測座高是較無必要,DR.Andy建議"最多"只需略低於公路車建議座高1cm。

Frame Size—車架尺寸

確認合適的車架尺寸相同重要,過大的車架導致突發狀況產生時無足夠的下車站立空間(地面至上管高度,Diamond shape-鑽石車架),因為車架上管長與座管長是按比例設計,一個過高的車架同時也會過長。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LeMond跨下長度測量方法,這也能夠幫助你找尋適合的車架尺寸,測量值以公分為單位x 0.65,For example,跨長為87cm x 0.65 = 56.5cm,這表示你騎乘合適車架尺寸為56~57cm。

車架測量自B.B中心點沿著座管至上管交接處,然而,現今車架型式有別傳統Diamond shape-鑽石車架有著與地面平行的上管設計,且新式車架較難以尋找正確Center-to-Top的量測,大多數的廠商針對這樣有角度的上管車架(Angled top tube、Sloping)設計,提供"虛擬"座管長度(Virtual seat tube height),簡化並免除較煩拙的測量。

過去,車架的設計能夠允許座高與把手之間有著較大的落差(三英寸或更多,3 x 2.54=7.62cm ),現在我們已經逐漸意識到把手設定的高一點,有時甚至與坐墊同等高度,能夠在不完全犧牲空氣動力下增進"舒適度"及"力量的輸出",因此車架設計者已將車架頭管設計長一點讓把手位置能夠輕易地提高,然而,如果為了舒適性需要將把手高於座墊,你或許需要一個較上述建議的公式所計算出的尺寸再來的大一點,在此案例中,x 0.7的公式來計算你適合的尺寸。利用較高的算式也能提供給有較長上身及手臂較長的騎士使用(*長上管也伴隨長坐管長)。

Saddle Setback—座墊前後位置

01-famur-firstaid.webmd.com

02-ischial-image

The saddle setback談論的是坐墊在座桿上的前後位置,決定坐墊正確位置最關鍵的因素是"股骨"長度 (Femur、Thighbone.圖一)。前後位置的設定是先將曲柄置於前方(R- 3點鐘 or L – 9點鐘方向)並水平於地面,膝蓋前方向下延伸線須剛好通過踏板中軸,在適當調整相關位置後,坐墊最寬的部位將直接位於坐骨 (Ischial tuberosities. 圖二)下方來給予最好的支撐。

為何正確的坐墊前後位置重要?有兩個主因─1.將膝蓋定位在踩踏迴轉中最佳的相對位置能夠直接將力量傳輸至踏板。以獲取最佳的踩踏輸出,膝蓋轉動的中心點必須直接通過拇指球的位置(踏板中軸),但有些車手或許不會將鞋底版(cleat)置於拇指球正下方,因為類似Hot Foot問題(*延伸閱讀),或是他們希望有較大的槓桿作用而將踏板後移。2.正確的saddle setback能夠讓臀部相對於 B.B的位置不至於太過前or後,過前、過後容易在踩踏過程中造成傷害或是慢性的疼痛。

 

 

03-IMAG0657

如何測定正確的saddle setback ?

先取一條線並在尾端綁上較重的鉛錘或鏍母,接下來需要一位朋友來協助
1. 架上固定式訓練台,請確認表面、前後輪是否水平,如果訓練台支撐腳有傾斜請墊至水平,熱身5分鐘並找出你平時習慣的坐墊位置。完成以下5點測量步驟:

2. 停止踩踏,將右腳曲柄置前方水平位置(與地面平行),請注意腳根避免提高或下沈(需趨於水平),請朋友協助確認當你有轉動曲柄時是否有回到同一位置。

3. 請協助者將鉛錘線自右腳膝蓋前方(髕骨)垂直放下(圖.三),鉛錘線應該要接觸到曲柄的終點前端,如果鉛錘線落下位置過前或過後,請鬆開座管與座墊的螺絲並前後調整座弓軌道至正確位置。

4. 接續踩踏幾分鐘以重建你的座墊位置,然後再次確認setback,有問題立即調整,直到位置正確,這是重要的量測,請耐心觀察。

5. 當右腳確定鉛錘線沿髕骨落下接觸曲柄終點前端位置後,交換至左腳以相同方式測量。

 

 

有部分作者認為鉛錘線必須自髕骨下方骨突點(tibial tuberosity,脛骨粗隆)為起點,Dr.Andy偏好以髕骨前方為基準,因為他是一個較容易找到的解剖學上標記點,並且骨突點的厚度變異較大以及位置具個別化,因此這樣的測量似乎不太精確。最後,鉛錘線沿髕骨前方下垂至曲柄終點前端似乎也較判斷垂線是否落在踏板中軸相關位置來的簡易。最終的結果兩者是相當接近的。

改變座墊前後位置會改變座墊的高度,如果你已經將座墊前後調整至適當的位置,請確認你的座墊高度,如果需調整高度,之後必須再次確認setback,直到兩者都在正確位置。

記得,有些座管的角度較後傾,在座管中心點的後方,所以你可以將座墊往較後方移動。如果你有較長的下肢,採購時就需確認你所需的座管setback。

*注意

在一些自行車圈子裡有個似乎時尚的宣言,就是將座墊盡可能地往後移動能夠讓他們運動起來類似他們想像中PRO的姿勢,但是這樣的設定方式只適合有較長"股骨"騎士與下背、腘绳肌柔度佳的人使用。

Example

Greg Lemond擁有超長的股骨,他的髕骨看起來似乎就像稍稍在腳踝之上(Eddie:較誇飾說法)!他的自行車必須有較後傾的座管角度、長上管、座墊盡可能向後移動,這樣的位置才能夠讓他的膝蓋通過踏板中軸或稍稍在踏板中軸後方。

但大多數人不像Greg,前職業選手Ron Kiefel(7屆環法賽選手),在一次機緣下他所敬佩的選手告訴他,如果你將座墊往後移動你會騎得更快,但事後他並沒有變快,反而助長了一些下背疼痛情形,並錯過幾週的比賽。這故事的寓意在說:讓你股骨長度決定你的setback位置,而不是你的英雄來決定。

Saddle Tilt—座墊傾角

在美國當地民眾參與的一些自行車賽事中,例如Centuries(世紀) or Ride the Rockies(落磯山脈)比賽,你會看見許多座墊傾角的設定,有些座墊鼻頭極度的向下,甚至超過30度,有些則是將座墊鼻頭設定的相當高,就像即將起飛的噴射機,光看起來就覺得痛爆了。(這讓Eddie想到台灣的國中小學生,喜歡把座墊拉的高高的,但座墊鼻頭向下打到最底)。

這裡有一些準則建議:如果你是休閒取向或是長途騎乘的騎士並且你的座墊鼻頭過度朝上或朝下,你的車子尺寸可能不適合你,reach的長度或許也不正確。

總體來說,你的座墊水平設定必須是與地面平行,不應該向下or向上,以水平儀測量或是拿一枝長尺放置在座墊上,再與類似桌面或窗台延邊的水平面比較。(Eddie建議:水平儀)

不正確的座墊傾角也能夠協助發現有關FIT上的問題,如果你的座墊鼻頭朝上,有時候可能表示你的把手距離過遠或過低,如果座墊已呈水平,但騎乘過程中經常感覺身體向把手方向滑動並不時地將屁股往後移動補償,騎士們碰到這種問題通常會將座墊的鼻頭調整朝上以防止屁股滑動向前,這樣的調整方式是一項警訊,問題可能就是出在把手位置設定(將在Chapter.3介紹)。

這裡還有一些有關不正確的座墊傾角會產生的其他問題,角度過低會導致手臂及手腕為了試著讓身體停止往前滑動而增加壓力負荷,最終換來手臂過度的疲勞及手指麻痺的窘境。前輪重量配置過重,也同時是座墊角度過低產生的問題,實質影響操控。最後補充一點,將座墊鼻頭降低並不是一個解決跨下痠麻情形的好方法,反而有可能更加惡化,在腦海中想像一下,當你經常從座墊往下滑的同時你再施力回到原位,會因胯下來回磨擦造成發炎。

如果座墊鼻頭朝上,會造成胯下軟組織、血管與神經的推擠壓迫,導致生瘡、麻痺感以及"男性勃起的障礙";並且會改變下背的正常彎曲度進而產生衍生物以致痠痛問題。

儘管有這些風險,水平座墊設定的原則還是有兩種例外原因:騎士有不正常骨盆傾斜或是腰部問題(例如、swayback,見附註),有時需要稍稍的座墊鼻頭朝上(1~3度)才能夠將重量分配至坐骨上而不是跨下的軟主織。非常微妙的背部過分下凹(swayback)症狀會使骨盆向前傾使你俯身往前握住車把產生疼痛,通常透過一些的調整,例如微微升高把手高度,將會水平坐墊,還是能夠讓你跨下會陰部的神經壓迫緩解。

最後,有極少數的案例,座墊鼻頭需要微微向下,這較適合當你以計時車姿勢(aero bars)時運用,使用計時把時相當大的重量會產生在前臂上,往往要保持骨盆在座墊上的中立,甚至坐墊並不完全水平也無妨。

*特此說明:

先天有骨盆或身體結構上的問題,還是須經由醫生及專業FITTER診斷做進一 步處理。

04-坐墊角度

延伸閱讀:

*HotFoot:症狀包含腳指頭麻痺、拇指球下方 (踩踏點)疼痛、部分騎士覺得像是使用俗稱火 雞(噴燈)在腳底的灼熱感。

*UCI在1.3.014法則中提到,座墊長度規範: 最短需24cm,最長不超過30cm。

*座墊傾角必須控制在±2.5度,允許0.5度誤差(右圖可以看出鼻頭微微下傾角度就大約3度) 差,因此最大限度為±3度。)

 

*swayback:參考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Lordosis.png

Data & Photo From

1. 【Complete Medical Guide For Cyclists】—Andrew L. Pruitt

2.  UCI – Aigle, 21 December 2011  Ref: Sport and Technical Department / JC /sm(圖.四)

3.  圖一:Healthwise.org。圖二:SMP: http://www.albabici.com/selle/tech-info/how-to-choose.htm   圖三:Complete Medical Guide For Cyclists  p.18  — Andrew L. Pruitt

作者資訊:

Eddie Huang

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  運動科學組

2008-2011    捷安特亞洲職業隊選手

2005、2008  公路自由車國家代表隊選手

1999-2002    鐵人三項青少年國家代表隊選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