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企管大師
在這個客戶莫不看緊荷包的嚴苛環境下,業務部門也瀰漫著一股封閉的氣氛。若是為了客戶著想,應該降價供應,但是,相反地,卻要求對方提高售價。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想要維持工作動力,也常常事與願違。
雪上加霜的是,有不少人都認為,只要鞭策業務人員提升銷售量,就能改善整體業績,他們也認為,透過激勵或斥責業務人員的手段,是改善業績的特效藥。這種想法實在太輕率,這種做法只會使得業務部門更加意志消沉罷了。
按照以往的方式重視來往的客戶,以及透過各種管道、拼命開發新客戶,徹底執行這套業務的基本動作並不是壞事,只不過,光靠這套功夫,並無法走得長遠。
業務人員還有一項重責大任,即解決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人們很容易就忘記這項任務也是企業肩負的使命,就連業務人員也不例外。事實上,我過去所見的那些堪稱一流的業務人員們,每個人無一例外,都是「解決問題高手」。
業務人員必須解決的課題,會依照國家、地區、業界或市場而有所不同,如今企業所認定的﹁優良產品﹂不一定就能夠順利賣出去。換句話說,即便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客戶也不見得會感到驚訝。這正是企業最大的課題吧!
大多數的企業一味地將重心放在拓展產品銷路方面。但是,即使打出了「具備最新技術」、「業界最初的嘗試」等口號,就算大肆宣傳,消費者及企業法人的反應都很冷靜,完全沒有任何回應。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抗拒這一類大肆推銷的手法。
當然,持續不斷的改善行為及革新活動還是很必要的。製造商若疏於努力,活動力遲早會變得孱弱不堪。不過,我想強調的是,光是仰賴改善產品的手段,效果有限。每個人口口聲聲喊著「東西賣不出去」,既然市場環境改變,就必須採取能夠因應環境的想法與緊急應變措施才行。
這種產品滯銷的時代,正是業務人員上場表現的時候。人們期待業務人員所具備的全新重大任務,就是「創造新需求」。
如今,人們依舊根深柢固地認為:「把滯銷品賣出去就是業務的工作。」或許會有不少讀者質疑:「你說的是什麼外行話啊?」事實上,不少企業的業務部門都認為,銷售量無法提升的責任在於產品開發部門。此外,把業務部門「分公司化」的汽車業及電子業中,認為創造需求與開發產品的任務是「總公司的工作」,業務只是專門負責銷售的部門。
我卻不這麼認為。正因為身為業務人員,才能夠吸取客戶的思考意向,創造出全新需求。業務人員最接近客戶,處於最容易理解客戶的立場。若能投注心力開發其中蘊含的各種可能商機,業務人員也就能夠晉升成為產品企劃或者事業開發的主角。
以實例來說,我所經手指導過的企業中,經營管理階層就在這種期待下,投注心力為業務部門進行了意識改革及鍛鍊,因此開拓出全新的產品市場。
分三個階段達成「解決問題型業務」
話雖如此,很遺憾的是,能夠一口氣達陣,順利完成業務改革的組織並不多。要達成業務改革,除了每位業務人員本身之外,也必須提升組織的解決問題能力。毫無預警地,就突然要求員工投入創造力取向的工作,創造新需求,這是有勇無謀的舉動。不是有句俗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嗎?
要強化業務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必須按部就班,依循步驟,分階段來進行。這段過程大略可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投注心力,思考有效銷售既有的產品與提供服務。在理解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之後,向客戶提出建議,以運用自家產品與服務來解決問題。這個階段的問題解決能力尚低。
第二階段——思考下個階段應該販售何種商品,並進行提案。理解客戶們尚未感到滿意的需求,同時不限定個別客戶,而是提出能適用於許多客戶的具體改善方案與改良方針。這個階段的解決問題能力屬於中等。
第三階段——以創造新需求為目標,開發出條理清晰的觀點架構。透過與客戶對話,構想出過往業務人員,以及客戶未察覺的全新商品與服務。這個階段的解決問題能力已經提升許多。
遺憾的是,現實中所見,日本企業的業務組織,幾乎都還達不到第一階段的水準。
或許大家會覺得很意外,第一階段的「有效銷售」過程,所應仰賴的並非是降價促銷等殺手鐧,而是要讓客戶正確認同既有的商品,以及服務的價值。
偶爾業務人員會碰到窘境。例如,無論如何都必須達成業績目標,絞盡腦汁也要想辦法讓客戶下訂單。即便如此,也絕不能夠削價求售,因為降價打折是一種麻藥。
降價促銷或許能夠確保銷售額。但是,一旦降價就會招來更多要求降價求售的狀況,獲利就會蒙受相當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降價這種做法只會妨礙業務人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我問業務人員:「你為什麼要降價呢?」
得到的回答都是類似「這樣比較容易賣出去」、「因為客戶會很開心」、「因為客戶也認為應該打折」的說法。歸納理由,就是為了讓客戶覺得「在經濟層面佔到便宜」。既然這樣,應該還能想出擁有同樣效果的方法,而無須藉助降價求售的手段。
當客戶要求降價時,可以改個方式婉轉提出,「要降價是有點難,不過我們可以提供與降價同樣價值,甚至是能夠產生更高價值的其他服務。」
例如,贈送消耗品、提供能夠大幅提升產品操作性能的教育課程、替客戶解決所面臨的真正問題、銷售相關產品的套裝組合、提供包括來自海外的技術資訊等等。調查出對方所期待的,理解對方的需求,能夠運用的方法不勝枚舉。
業務的工作現場,經常會遭遇到被對方要求清濁並存、善惡兼容的狀況。然而為了個人與組織的成長,則必須貫徹正面進攻的作風。(本文節錄自《請問大前研一:業務學 專業的業務團隊-企業唯一的生存之道》,天下雜誌,2012年6月1日出版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