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汀.林斯壯(Martin Linstrom)/品牌顧問

 幾年前,全球一家大型飲料公司僱用我協助解決一個問題。他們最暢銷的一款軟性飲料的營業額,過去三年一直衰退,儘管已經祭出劇本上的所有把戲(包括更多的電視廣告、一系列的病毒式行銷),業績絲毫未見起色。一切看起來已無任何希望,直到我察覺到一個其行銷總監忽略的地方。雖然它看起來似乎是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但從心理層面來看,這個部分可是十分重要。

 現在我將帶你看看市面上最暢銷的食品、飲料及化妝品裡的祕密成分:「渴望」這個元素。大部分當紅品牌及產品缺少這個元素即無法成名,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兩個字就是他們極力追求的。

 承認吧: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產生渴望,不論是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後渴望一份垃圾食物、從健身房回家的路上想要一條巧克力棒。

 渴望會讓我們在凌晨兩點打開冰箱覓食;會讓我們在吃完一整包的多力多滋或奇多(Cheetos)之後,才能夠消除我們想吃零食的念頭;會讓我們每次經過藥妝店或超市甜食區的時候,都得天人交戰。雖然渴望可能是突然冒出來的,實際上通常是生活周遭一些有形的、情感上的訊號所引發,不管我們是否能夠察覺。

 真相是,不管認為自己的控制力有多強,在談到渴望的時候,對於這些刺激點通常是無力招架。各大公司都清楚這一點,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刻意在包裝及廣告上,滲入這種「無意識訊號」,這種訊號剛好就在知覺意識可察覺的範圍之外,而且會選在我們處於最容易被渴望征服的時刻。

 以可口可樂為例,行銷總監會花上個把小時,討論應該在平面廣告與通路的冰箱上呈現的泡泡數量。在了解到泡泡聚集渴望的能力之後,這些泡泡能讓我們想到碳酸氣泡刺激到味蕾時的那種清涼、令人精神一振的感覺,某些高級主管告訴我,他們甚至設計出一份機密法則,記載著需要多少顆泡泡,才能刺激我們的渴望。

 這種能引發渴望的「無意識訊號」,正是這家僱用我的大型飲料公司忽略的部分。在這個案例當中,指的是一種特定的訊號。想想看,你看過數不清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或任何軟性飲料,在自動販賣機、餐廳、街角咖啡店內出現的廣告或招牌,你曾注意過圖片上的玻璃杯、罐子、瓶子外部,都會出現往下流的水滴嗎?飲料商稱這為「汗珠」。或許你從未察覺過這些水珠,但那些如汗珠的小水滴,潛意識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是這罐飲料不只是涼的、而且是冰涼的,這一點,如同大家知道的,會讓汽水好喝上幾百萬倍。

 不管你相信與否,這些被飲料公司使用在廣告上好幾十年的小汗珠,能夠開啟我們腦中的渴望衝動。但是這間請我幫忙的公司,認為那些汗珠,或稱為渴望的種子,看起來過於凌亂複雜,決定不使用在廣告中。而這便是業績下跌的原因,這不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當我們檢視歷史數據時,很明確地看出,決定將這些潛意識訊號剔除的時間點,正好也是業績下滑的起始點。

 我很清楚假如這間公司想要重振這個品牌,必須想出一個新的潛意識訊號,比汗珠更強烈、更吸引人、更值得渴望的點子。所以問題僅剩這個點子為何。所以我開始到各處旅行,甚至住進了各個年齡層、各個種族汽水愛好者的家裡。我跟他們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狂歡,當然,我跟他們一起喝了一大堆汽水。在這一段過程中,某種聲音出現了,真的就是一種「聲音」。(本文摘選自《品牌,就是戒不掉!》,遠流,2012年5月1日出版)

arrow
arro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