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5).JPG  

EMBA的小眼睛貓頭鷹_追求研究成效,不是只看經費多少

近日,報章騰載,有學術界人員在政府研究案經費報銷上混入不當支出,引起一陣撻伐,究意事實如何,自應查明,以防弊端,但是真正問題還不在防弊,而在於每年政府龐大研發經費,如何使其發揮最大預期效果,這才是應該好好探究的一個方向。

令人擔心的,乃是在我們社會一般觀念中,每每直覺地以為研究成果直接取決於預算多少;只要研發預算達到一定水準,譬如GDP的3%,研發成果就出來了;或是只要編了五年五百億的預算,大學就達到頂尖水準化。在這種思維下,以為只要投入多少就可以產出多少,似乎沒有考慮到在兩者間所存在的過程變數,完全不認為在研發效果方面有領導和管理的存在。

就在最近,被譽為「DNA之父」的詹姆斯.華生(James Watson)教授首次來台訪問,並發表公開演講,華生教授之贏得舉世崇敬,乃在於他和佛蘭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發現DNA雙螺旋結構,開創當今人類基因科技新時代,也因此二人共同榮獲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本次華生教授來台對於國內生物業界與相關業界無疑帶來極大的鼓舞,在此所要探討的,就是在他到中央研究院那場演講中,就用了相當多時間談到他如何領導冷泉港實驗室的一些做法,使這一實驗室走在生命科學領導前端,成為世界上一家頂尖的研究機構。他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十分值得我們借鏡。

他說,做為一個領導者,首先要說服自己「我現在是領導者」,這代表一種決心和自我期許,他選擇研究方向,帶領機構裏的人朝著這方向努力,並且合作。在這方面,他所採具體做法,就是進行工作分配;而且當團隊中有了爭議,有時也需要一些「獨裁」;再則是根據表現「有賞有罰」。從他這樣的陳述中所顯示的,就是他不認為,對於一個以研究為職志的機構是不必須管理和領導的。

顯然華生教授所說的,和我們社會中一般的刻板印象有極大差距的。在許多人觀念中,對於有成就,有地位的科學家而言,每個人應該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只要給充足的經費,他們就會盡力去做,似乎不需要什麼管理和領導。

然而事實上思考的起點,不應該是先決定投入多少,而應該先對預期成果有所構想,形成所謂的「願景」──所希望達成的一種狀況。然後根據這種構想來決定應有的做法,最後才能研判必須投入多少經費以及多少人力。如果說研發成果不彰,問題不在投入經費多少,首先是對於所要達成的成果沒有概念,其次對於相關之組織架構、工作程序、人員素質以及績效評估與激勵這類因素,未有妥善之配合,最後才是經費和預算問題。

當然,研發工作不是像工廠裝配線那樣刻板和標準化,在領導和管理方面應該給予更大的彈性和空間,但不代表不需要講求領導和管理,更不是將重點只放在查帳防弊方面。

許士軍 本次華生教授來台之行所帶給我們的,除了在生物科技研究之外,對於研究的管理和領導方面的思維和做法,也給了我們十分珍貴的經驗和啓示。(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授 成效 成果 研究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