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的範疇中,關永權告訴我們,最常被人忽略的,大概是燈。「好的燈光設計,可以改善生活、改善工作。」從事燈光設計三十年,由最初誤以為入行負責設計燈飾,到後來以「用最少的燈具,造出最多的光源」設計理念,點綴過ifc、奧海城、半島酒店,以及世界許多有名的建築,獲獎無數,最近更舉辦三十年設計展覽,總結輝煌成就。
「用最少的燈具,造出最多的光源。」關永權的理念,絕對是一門學問,同時亦切合現今所趨的節約環保概念。「做燈光設計很看跟設計師之間能否擦出火花。」因為燈光設計不是純創作,困難之處在於你看不看得懂設計師想表達的感覺,再加以配合。「無論是酒店或是三百呎的家居,燈光設計也有它的好處,不同環境下亦有不同需要。譬如說,從前為了配合人們寫字,燈光的設計便要充分配合,整個空間內提供足夠光綫;但現在不同,我們工作大都轉移至電腦上進行,反而要考慮,光綫射到電腦熒光幕反射出來後會否太刺眼。」同時亦要跟着潮流走。「新趨勢是少耗電,也多用流行的LED燈,想做到Green Lighting。」關永權指要綠化燈光,絕不是易事:「要綠化設計,就要由最根本的『燈』着手,而不是猛用慳電膽,因此分配很重要。到處也放燈一定夠光了吧,這誰人都懂,學問就在於你會不會利用間接光綫?」
數世界上有名的燈光設計強國,不外乎歐、美、日,但原來香港的水平也屬首屈一指。「如要選世界十大的話,香港必定佔一席位。」像關永權的設計公司便經常跟大單位合作,剛替滙豐銀行的總行Chairman的房間及行政樓層完成了燈光設計,也剛完成了半島酒店Salon ee Ning Jazz Bar的燈光工作;關永權在香港有份參與的Project,還包括中信大廈、ifc、北京道一號,許許多多的國際名店如LV、FENDI等,以及一間獲過獎的房屋。「燈光設計也可以拿獎,這證明它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
最近,關永權正忙於香港上海兩邊走,幾乎包辦亞洲所有半島酒店燈光設計的他,最新工程正是上海的半島酒店。「燈光設計在內地剛起步,然而他們對之的敏銳度卻比香港更高,很明白燈光的重要性,會找專業的設計師來設計。」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人生活講究生活又過分繁忙,一有大假就計劃旅行及四出尋找美食,故很多餐廳都會入口新鮮食材來港,最常見的有海鮮、蔬果,但估唔到有餐廳連甜品都要來佬貨。藝人陳山聰就偷閒放假去品嘗,食完不禁滿足地說一句:「生活,應該如此過!」
法國入口精緻甜品
近年港人除日本菜外都喜歡意大利及東南亞等地的菜系,陳山聰亦是其中一員,而位於跑馬地昌明街的Point Pie正是他近期至愛,較為偏僻的位置,氣氛恬靜更具私人空間,加上餐廳老闆與具五星級酒店經驗的大廚,對飲食甚有要求,即使成本較高都堅持從外地入口食材,其中就有六款蛋糕是入口自法國,而且由專人精心挑選,保證其質素。餐廳更特別將各款甜品來個變奏,用不同的方式加入為大家熟悉的KitKat及雪糕,讓口感有更多變化,令人驚喜。
搜羅全球食材
除一系列特色甜品外,餐廳亦有來自法國、新西蘭、北海道等不同地區的生蠔及海鮮,還有西班牙Iberico火腿、鹿兒島黑豚肉、澳洲羊肉及美國黑毛安格斯牛等都俱備,Wine List上更有近70款來自意大利、法國、南非及美國等地的紅、白酒,單看餐牌就已如看世界地圖!連近期正努力Keep Fit為未來的馬拉松賽事作準備的山聰,都忍唔住要慢慢品嘗。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味覺生活——專訪飲食業人士,發掘業界趣聞,加深飲食常識。
印象中,印度菜就算做到天花龍鳳,致命傷仍然是﹕賣相唔得。印度菜一樣可以做得香料味道馥郁芳香複雜細緻有層次,但一兜二兜的器皿加「一劈劈」的「表現手法」,從食慾角度出發,實在無法加分,甚至倒扣。因此,當走Fine Dinning路線的印度餐廳Kebab Factory出現後,是有點點幫襯的衝動。
裝潢摩登 盛器簡約
衝動歸衝動,真正入座前還是檢視一遍。Kebab Factory開設在美麗華商場諾士佛階內,裝修不但企理,甚至有點摩登華麗。餐廳全名實為The Great Indian Kebab Factory,集團在印度、迪拜、倫敦等地,擁有十多家分店。旅居香港的印度人Vipul Kapoor買下中港澳地區的特許經營權,雄心壯志。
傳統印度菜式,離不開咖喱燒烤羊牛雞,但燒烤賣相弄得精巧精緻,足以成為加分關鍵,就是咖喱也換上白色陶瓷器皿盛載,簡約但感覺乾淨企理。真正的趣味位還在飲品,將Lassi(印度乳酪)盛入試管之中,一口一杯的小小分量,索價$38。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Jacky Yu是因為囍宴廚藝私房菜,亦很佩服他放棄原本的高薪厚職,毅然將自己的興趣開創second career,而且做得有聲有色,他亦不吝嗇將自己的食譜和經驗與大眾分享,近來還推出他的第五本食譜。他愛吃絕對不容置疑,但對他來說,吃是需要尊重,更不可浪費。
「我偏好清淡的食物」
愛吃甚麼?
我不是挑食的人,但由於工作的關係,常常都會「大魚大肉」,份量比一般多,所以我偏好清淡的食物,早餐主要吃麥皮,午餐就會豐富一點和正常份量,晚餐則會吃少一點,而且盡量簡單。
「我不吃一些瀕臨絕種的動物」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對意大利菜的認識,只限於薄餅及意粉,後來開始接觸巴馬火腿及Tiramisu。的確,菜式名字比以前懂得更多,但不要忘記意菜最重要就是家庭式的感覺,當地人喜歡到雜貨店及凍肉店選購靚貨,回家烹調。近月香港開了兩家非一般的意大利餐廳,分別附設凍肉店及雜貨店,讓你感受真正的意國風味。文:黃若茵 圖:蔡建新
首創家庭式扒房
這家附設凍肉店的新餐廳,就是位於中環的Bistecca。要知道為甚麼餐廳附有凍肉店,得先從它供應的菜式說起。這裏有別於一般的意大利餐廳,因為它是全港首家意式扒房。問題來了,扒房不是美國的「特產」嗎?這問題就由餐廳行政主廚Chris Mark(見大圖)來解答吧!他說:「意大利當地也有扒房這類型餐廳,甚至比美式扒房歷史還要長。但意大利人吃扒的文化跟美國人不一樣,我們喜歡一家人Share吃,所以室內設計也偏向Home Style。吃的方式也較健康,牛扒上不會放牛油,反而會配以橄欖及香草。」看看餐牌上配牛扒的自家製醬汁,果然是健康又獨特,有香辣黃椒、香辣番茄、紅酒芥末及蘑菇等共五款,既香郁又不會覺得膩滯,配牛扒吃果然別有一番滋味。
既然是扒房,自然有不少靚牛肉,坊間不少餐廳為求方便,多數會購買預先切好的牛肉,但Bistecca為了提高質素,特別購入超過十公斤以上、大大件的牛肉,需要時才切下來烹調,牛肉保證新鮮多汁。除了牛肉,餐廳大部分食材由意大利入口,包括鮮味突出的海鱸魚,原條烤烘最為美味。這些優質食材,你不但可以在餐廳內品嘗,還可在店內的凍肉櫃選購。選定了心水牛扒,廚師會拿到掛滿香草的肉枱上,即場為你切好分量及包裝,將美味延續到家中。為了讓客人在這結合凍肉店及扒房於一身的餐廳內,舒適自在地購買靚貨,餐廳的侍應及廚師都穿上凍肉店的制服,有趣之餘沒有拒人千里的感覺,很Warm。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北生長的蔣智清,總帶著一身型男裝扮,朋友都叫他的英文名字。只有在南部家鄉,Balu這個名字才掛在身上,說明他的原住民身分,提醒著他來自好茶部落,是雲豹的傳人。
滅村悲運 帶回年輕人
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城市原住民,在現代與傳統間游離。隨著年齡增長,越了解自己的身分和應擔負的責任。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蔣智清坦言,到台北錄音就像回家,但作為部落傳統領袖之子,他知道自己有責任。
他終於回家了,但這條回家的路,卻是被風災推進的,「我像是被命運帶回來的。」
2009年夏天莫拉克風災肆虐,好茶部落慘遭滅村,雖無人傷亡,但回原鄉的路盡毀,祖先墳地被沖走,珍貴文物也全埋在將近20公尺深的土石堆裡,勉強能辨識此處曾是家園的,只有那位在高處的3層樓長老教會屋頂。蔣智清常與族人一起回去探望,眾人皆是難以想像的悲痛,「什麼也找不到了。」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