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大學學生林莉琪來自台東阿美族,她的曾祖母是族服工藝家,過世後族裡再也沒人會做傳統服飾,她有感於原住民文化越來越偏離正統,甚至被誤用,今年暑假與學服裝設計的表弟姆菈蹈‧乂釉回部落訪問耆老,花2個月手工復刻正統族服飾品,11月將登台走秀,號召更多年輕族人加入傳承文化行列。
原名「撒亙依‧巫撒伊」的林莉琪是台東海岸阿美族,她的曾祖母是部落族服工藝家,但10幾年前罹癌過世,她記得曾祖母生病後幾乎每天都在工作,為家族6個孫子、孫女各縫製2套傳統族服及一大堆小飾品,「而且她做的都是成人尺寸,希望我們長大也能穿」。
曾祖母辭世後,部落裡再也沒人做傳統族服,小時候林莉琪懵懵懂懂,直到就讀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接觸文化產業,才了解曾祖母當年急著為孫執輩縫製服飾的苦心,她說現在阿美族服裝早已不正統,許多原住民舞蹈表演團體服裝根本亂穿,就連族人也穿錯。
她舉例說,阿美族12至17歲的青少年「巴嘎魯耐」以前只穿片褲,上身赤裸著,晉級18歲到22歲的「嘎爸」才穿上衣,但現在部落裡多的是小朋友穿族服上衣、頭飾,她擔心若再不保留正統服飾儀軌,阿美族文化中重視倫理、長幼有序的部分遲早被遺忘。
為此,林莉琪向高市社會局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申請圓夢基金,趁7月豐年祭與就讀三民家商服裝科的表弟姆菈蹈‧乂釉回台東部落訪問耆老,將過去傳統巫師服、日常服飾及祭典才會用到的數10件衣服飾品全記錄下來。
然而在訪問過程中,他們發現從前已婚女子插在頭卷上的木製、銅製長煙斗,現在已找不到實物,甚至連照片也沒有,或許只能在文物館裡看到了。
林莉琪和姆菈蹈詳細記下巫師服、日常上衣、女生內片裙、外片裙、肚兜、腳套、男生褲片、後巾、腰帶及慶典專用情人帶、頭飾、頭卷,姆菈蹈再照著舊衣款式重新仿製。
「傳統縫製法和現在我學的完全不一樣!」姆菈蹈說,傳統技法質樸,但沒有考量到實用性,像正統男生上衣「kibing」穿上後,雙手一抬衣服就整個往上掀,他重新打版並稍微改良,增加部分功能性剪裁,但完全保留上頭的紋飾,整件衣服看起來和傳統一模一樣。
林莉琪則負責復刻頭飾,為了做出仿舊外觀,她特地到台東小藝品店,請店家找出壓在倉庫底、早已生鏽的串珠,完成的傳統頭飾成功傳達「曾祖母的味道」。
姊弟倆花2個月打造復刻版傳統族服,預計11月舉辦小型發表會,請模特兒走秀展現傳統式、改良式族服樣貌,希望有更多部落年輕人看了他們的努力,也願意協助發揚原汁原味的原住民文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