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牆功又稱虎背功,為楊式太極拳之傳-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撞牆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簡稱撞牆。是楊式太極拳不傳之祕,過去都要正式投門拜帖弟子才能得到真傳。現今這種簡單易行的養生法已被廣泛推廣,不論是在公園中晨練的長輩,還是許多政商名人都很熱衷於撞牆。

撞牆功可以說是太極拳練發勁的一個竅門、基本功,要練「透勁」也非此不可,這是太極拳致用於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手法。

楊式太極是太極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楊福魁(露)(1800∼1873年)所創。他曾在北京傳授太極拳,其拳架後經其孫楊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

這套傳統楊式太極拳式,以楊澄甫晚年的拳架為標準,共85式,37招。現在已經成為目前流傳最廣的太極拳。

撞牆功可幫助疏通督脈,及兩邊共4條膀胱經,而督脈暢通就可以改善許多病症,膀胱經上則有背俞穴,心俞、肝俞、俞、脾俞等,這意味所有內臟疾病皆可改善,程度不同而已。

撞牆功的5大要領

全身求放鬆

全身放鬆即不能過度用力或僵硬,尤其在撞擊瞬間,更須如此。撞牆功主要就是使體內臟腑能隨著身體撞牆,而達到振動作用,如果因出力而使肌肉韌帶緊繃,就會影響臟腑運動而達不到效果。

全身放鬆,尤其是腰背放鬆,同時在撞擊瞬間加點意念,會使撞擊得到加倍的效果。而且腰背放鬆,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環加快,尤其是靜脈回流加快,令全身氣血充沛。

撞牆時,氣衝督脈而上,傾身離牆時,頭上之氣順任脈而下。也就是說,撞牆一次,氣隨任督兩脈走一圈!

 

撞牆功中靠牆的部位

最初要求撞擊面在肩胛骨以下,且撞擊瞬間只能出現一聲,這樣做除了身體感覺較舒服外,也與臟腑器官多數在部有關。撞牆時,應是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都是撞擊面才對。

撞牆時步法

撞牆時兩腳平行與肩同寬。腳跟與牆邊的距離,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傾,能輕鬆自然離牆為準。

不論靠牆或離牆,都要注意腰背部的放鬆,使氣和身體重量能沉到整個腳掌支撐為原則。

撞牆時雙手位置

撞牆時雙手要自然下垂擺盪,即離牆時,手往前擺動;撞牆時手往後擺動。

除了雙手自然下垂,還可選擇雙手環抱,置於胸前。這樣做的好處,一是使內氣集中於夾脊,二是可以避免肩胛骨受傷,這是個人體會的層次問題,可隨練習者自身的情況與感受而定。

撞牆時呼吸

太極拳呼氣、吸氣都是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養生學說:「最好的調息就是不要去調息。」)重點是在撞牆的瞬間,絕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讓氣自然吐出,一定不可刻意由喉頭吐氣,以自然為宜。


(本文作者:自療養生手法編寫小組)
(摘自:〔圖解〕手法自療養生大全: 一看就會的22種中醫延壽法,由野人出版社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