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丟棄的四分之一(上)-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丟棄食物不只是將食物當垃圾而已,還包括生產、製造、運輸、保存時所消耗的能源、水源和人力。過度消費和過度生產,互為裡表。
世界糧食組織最近公佈的一項報告裡指出:全世界的食物有四分之一在尚未消費前(烹煮)就直接被送進垃圾桶丟棄,在全球仍有十三%的人口處在饑餓狀態時,這個現象實在教人震驚!
這份報告舉了一個小例子:比利時瓦隆(Wallonie)地區平均每人每年丟棄十五至二十公斤的食物。布魯塞爾大都會區的家庭垃圾中有八%是被丟掉的可食性食品。換句話說,每年這個地區有一萬五千噸的食物被當成垃圾,平均每人丟了約一‧五公斤的食物。有趣的是,同樣的報告分析,比利時每戶人家每年直接將等值一百七十四歐元(約台幣七千元!)的東西丟到垃圾桶裡!
在法國朋友家吃飯,兩個六、七歲的小孩非常不耐煩,餐桌上坐不住,身子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刀叉在盤裡撥來弄去,盤裡剩了幾根軟薯條,一小塊冷牛肉已經變成玩具了。法國朋友很在意餐桌禮儀教育,堅持東西沒吃完不准下桌。
這一幕已經持續了半小時,朋友還是耐心地對孩子說:「你知道,食物沒吃完明天老天要下雨的!」我一聽,當場噗嗤笑出來,心想:下雨跟這盤沒吃完的食物有什麼關係?
我倒是記得小時候祖母總是恐嚇我:「沒吃完的東西以後都存在天堂的個人餿水桶裡,要進天堂之前,要吃掉在世時沒吃完的東西。」那個時代家家都有回收廚餘的餿水桶,定時有人來收集去餵豬或是做堆肥。餿水桶酸臭難聞,對小孩的我來說,拿剩菜剩飯去倒就已經是件痛苦不堪的事,別說想像將這一大桶吞掉了!
於是我被教育成一個很少在盤裡碗裡留下食物的人。後來發現我這一代的孩子很多都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那個時候「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常出現在課本裡作文裡,是口號是標語,同時也是很實際的生活體驗,學校裡總有來自農家的孩子或是家境較差的,即使未曾體會農事辛勞,也知道食物得之不易。
>>相關延伸:被丟棄的四分之一(下)
(本文作者:謝忠道)
(摘自:慢食之後:現代飲食的 31 個省思,由時報出版發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