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你的心  -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i-Nature 編輯部


人的心一直處於「行動」的狀態。思考、夢想、計畫、算計、運作、思量,這些只是心智運作的部分例子,人的心充塞了很多的東西,但你很少放慢腳步觀察自己如何處理。

 

觀察,就像是描繪一幅心中的動態圖,但你並不加添筆畫使它更好,也不消減你不喜歡的部分,更不是畫出你認為應該的樣子。觀察就是以原貌看待,不加評斷或改變,觀照自己的心,就像後退一步再內觀一樣。好像打開鍋蓋往裡面瞧,看看自己的心正在燉煮什麼。

 

有個用「觀照技巧」學習覺醒飲食模式的經典案例。有位練習覺醒飲食的婦人告訴我:「我花了十分鐘在我最愛的自助餐廳裡決定要吃什麼,此時我意識到自己的挫折和沒主見,因此啟動了我那覺察的態度,看看是什麼在這簡單決定裡從中作梗。我觀察自己時心想:『我正在協商,發現自己不想只是滿足飢餓,於是開始和自己討價還價。』我這麼說:『如果我不點漢堡,等會兒還可以吃糖;如果我點雞肉,那我也可以點湯。』我並不評斷或指責自己這麼做。在觀察自己的『討價還價策略』後,我的結論是:最有智慧的選擇是中止協商、正確選擇,這也正是我所做的。」

 

很重要的是去定義和觀察自己的經驗,不被自我觀點局限。舉例來說,如果你在擁擠的地鐵裡,有人踩到你的腳,不論你認為是意外或故意,都不會改變你所經歷的痛苦程度,但你的解讀會大大影響你的心情,這就是經驗判斷的影響力。

 

技巧養成:觀察飢餓與飽足狀態的心

 

一般人在空腹時無法思考。空腹時除了去滿足飢餓感之外,什麼想法也沒有,飢腸轆轆令人分心,使你無法觀察描述自身的經驗。

 

做這個練習前,要先做個心智的實驗,只要對照自己飢餓和飽足時內外在的不同,注意並且盡可能地詳加描述,觀察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身體。

 

觀察飢餓狀態的心

 

飢餓時心可能從事的活動:盤算如何取得食物,渴望、渴求、夢想著零食,感覺凌亂無法專心,覺得不滿足,容易因氣味分心,特別容易聽到同事外出午餐的聲響,一直盯著時鐘看。

 

觀察舒適飽足狀態的心

 

舒適飽足時,心可能從事的活動:感覺飽足,可以專心工作,覺得快樂、平靜、滿足、滿意、溫暖、靜止、專注、覺察。

 


(本文作者/蘇珊.阿爾柏斯)
(摘自/每一樣食物都能吃:覺醒式飲食教你徹底減重不復胖!/臉譜出版)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2/6/575.html#.UR-vqZPVU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