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登山車的樂趣和你的技術水準以及路線難度相關。當你騎進林道,若路線難度太高讓你恐懼,便沒有樂趣可言;但如果太簡單,又會覺得太無聊。遇到障礙,你會如何處理?1.撞過去;2.繞過去;3.飛過去;還是4.吸收它?當你穿越崎嶇路面,騎得零零落落,第一個念頭是:1.換更長的避震行程;2.用更快的速度掠過;或是3.練習更流暢的技巧?不論你的答案是哪一種,都是解決障礙的方式之一,但很可能有更好的做法,帶你進入更高的層級。以下簡介《掌握登山車技巧》的各章節內容,幫助你突破關卡,更上一層樓。

1. 選擇武器

不論你已購買、當購買、將購買登山車,你都可以從本章獲得新知,讓你的愛車更好騎,選擇更合適。先了解你的騎乘風格,是越野、林道、全地形、自由騎、土坡還是激烈的下坡?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四到六吋行程的雙避震車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有了車之後,你要再次依據自己的騎乘風格來調校座艙,讓身體有最大的活動空間,以克服各種路況。你也要依據騎乘技術和路況,在眾多款式的輪胎中,挑一款最符合你的騎車風格。最後是懸吊系統的設定,用逼近法找出最佳的避震調校,然後就別再亂弄,上路騎車!

00

2. 與車合一

 

如果你的屁股黏在座墊上,手臂伸直撐著軀幹,遇到障礙身體沒有彈性,還想要騎好登山車,作者會很有禮邈地提醒:你很遜。想要不那麼遜的第一步,就是擺好進攻姿勢!這是在登山車上的居中位置,讓你能夠大幅度地移動身體,不論是上坡、下坡、攀越障礙、過彎或是強力煞車,進攻姿勢都能讓力量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同時確保騎乘的流暢。而流暢的騎乘更是少不了荷重與卸重--也就是壓抬(Pump),妥善運用壓抬的技巧,在處理各種路況及彎道,都無往不利。

01

3. 提升動力

引爆人體引擎是騎腳踏車最苦也最酷的部分之一,學會高效率的踩踏方式,讓騎車比較不那麼苦。首先要了解踩踏行程,在四個階段運用不同的肌群和技巧,並且平順轉換。和公路騎乘不同的考量是,登山車必須留意抓地力,來搭配齒比以及分配重心,遇到超級陡坡,立姿踩踏時更要注意加強抓地力,以免打滑損失動力。參加競賽的選手,要學會超高轉速的衝刺技巧,以及讓傳動系統穩定的變速方式。

02

4. 煞車得巧,速度更快

從這裡開始,書的內容就超越一般人的理解範圍了。煞車應該越少用越好,要使用的時候就要發揮最大的減速效果。煞車只用一指就足夠,其餘四指用來操控,拉桿和變速撥桿的位置也要做相對應的調整。少用煞車,要如何應付遇到障礙時的恐懼?請記住這個口訣:少煞車,多壓抬!

5. 切過任何彎道

彎道是讓林道騎乘饒富樂趣的因素,也是高手決勝的關鍵。而林道的彎道設置往往不同於公路的邏輯,加上雨水溝、落差、樹根、陡峭、抓地力不足等因素,面對各種不同的彎道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因應。基本的四個步驟:低、看、壓、轉,是應付所有彎道都必須遵守的。壓車是過彎的基本功,逆操舵可以縮短形成側傾的時間。動線的選擇決定了進出彎的速度,在大多數情況下,延遲入彎是林道中安全且有效率的取線方式。

03

6. 獨輪前進,跳過任何障礙

翹孤輪很酷(尤其是對小孩子而言),其實它有實際上的功用。當你要跳下落差、在連串的圓丘間壓抬、攀越障礙時,獨輪是預備功課。除了翹前輪還要會翹後輪,當你能夠分別舉起前後輪,接下來就能學兔跳,飛越障礙。

04

7. 壓抬過場,速度自來

有沒有不必踩踏就能加速的技巧?是否可能遇到連續的障礙而不減速?只要你會壓抬,處理各種地形、各種彎道就能進入流暢的境界。壓抬是本書的中心思想之一(另一個是進攻姿勢),在向坡面收力、背坡面下壓,可說是流暢騎乘的鐵律,當你熟悉壓抬技巧,你對路徑的解讀將大為不同,不論是在巨石、圓丘、倒木、彎道還是陷坑,都是實施壓抬的時機,通過各種障礙將更為流暢。

8. 如羽毛般飄落

在許多極限特技的影片中,少不了騎登山車跳落五層樓高的斷崖。你未必會幹這種(蠢)事,但在林道騎乘中,你遇到的落差比你想像中還要多。平順著陸是跳下落差的重要技巧,壓低姿勢、保持一定的速度以及獨輪技巧,都是平順著陸的前提。

05

9. 輕盈飛躍

當你學會壓抬、獨輪、下落差,下一個你會想挑戰的是騰躍。學習騰躍的第一步是建一個適合學習的土坡,並且做好安全防備。起飛時要強力下壓、飛行中將車拉近身體、著陸前放下起落架、著陸時前輪先觸地,並吸收衝擊。雙丘騰躍難關之一是突破心理障礙,眼睛不要盯著凹陷看,要緊盯落點。習慣飛躍後,你會想在空中做一些進階動作,像是扭臀、壓水平、空中換線及空中進彎等。

06

10. 在任何路徑流動

在熟練以上所有的技巧之後,你將進入到一個令人陶醉的境界:流動。流動不是單純的騎乘流暢,而是一種心理狀態,實體與理性好像都消失,交給身體去自然反應。你希望進入流動的境界,必先熟練各種基本技巧,有了這些技巧你才有能力選擇最佳動線,在流暢的騎乘中忘我。

11. 應付瘋狂路況

沒有完美的安全登山車路線,如果有一定無聊透頂。登山車路線總是會出現瘋狂的路況,像是雨天、爛泥、鬆土、樹根、雨水溝等等,增加騎乘的挑戰和樂趣。而新興的高架木棧道,更是騎術精進者的終極挑戰!

07

12. 避免受傷

不知道是哪來的觀念,騎登山車摔破臉或斷手斷腳是光榮的印記,這使得登山車活動令人卻步,也讓騎士的家人擔心。在本書的觀念,騎車受傷是犯錯的記錄。想要在騎車的過程中不受到慢性及急性的傷害,預防的工作要做好。前翻、撞擊障礙、過彎失誤、甚至嚇壞了,都是可以練習克服的。一些重量訓練,也可以加強控車能力並避免慢性傷害。

08

13. 競賽!像個冠軍

競賽是求勝意志的展現,也是檢視自己進步狀況的時機。積極備戰爭取最高名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訓練及賽場上都要保持樂趣。場地中的比賽如四人爭先賽(4X)以及雙人曲道賽(DS),三十秒就分勝負,每個細節都要留意。下坡賽(DH)著重技巧和演練,越野競賽(XC)則要能夠忍受痛苦。超級下坡賽(Super D)逐漸受歡迎,利曼式起跑代表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長距離的下坡混著上坡,考驗全面的登山車技巧。24小時耐力賽則是將自己推向極限的登山車競賽項目。

09

關於作者及中文版編譯

《掌握登山車技巧》作者Brian Lopes是世界冠軍車手,美國登山車競賽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書中分享他的競賽及訓練心得(其實 Brian 已經是神人級,他的經驗大多數車友只能嚮往)。Lee McCormack則是業餘競賽車手、教練、作家、登山車場地設計師,他參與了美國登山車文化發展的歷程,所寫的內容對於希望進步的車友來說十分有價值,風趣的語句令人讀了發噱,不像一般的訓練書那般沈悶,完全就是登山車狂野不羈的風格。

本書中文版由自行車運動專長的禾宏文化發行,編譯群都是長期投入自行車文化的專業人士,包括登山車網站經營者、專業譯者、車廠工程師,力求原汁原味重現作者的原意,並讓中文的讀者也能沈浸在美式登山車文化的氛圍中,學習美妙的技巧。然而講解動態的登山車技術是中文圖書的全新嘗試,將輕鬆的語調轉化成印在紙上的書籍更是高難度挑戰,本書出版成果相信登山車友及讀者都會肯定。

文章來源:禾宏文化出版,《掌握登山車技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BA的小眼睛 的頭像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